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伶官传序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其人和历史背景2.熟读课文3.了解作者的历史观4.学习第一、二段文字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历史观;学习第一、二段文字。教学难点:学习第一、二段文字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研习:一、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尤佳,有名的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本文选自《新五代史》,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因此,他除了记叙史实之外,还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篇便是《伶官传》前的序论。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二、论世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三、读课文,熟悉文章大意。四、分析文章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道理(古今)人的行为/政治得失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为的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代)前一句话得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提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提问2:找学生翻译此句。(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明确:盛衰在于人事。(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事吗?)提问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明确3:例证法提问4: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即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五、分析文章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不译死把箭并列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推立名--动,定盟约背叛“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给强调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代)箭古今,官名猪、羊祭告恭敬的拿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介后顺承箭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六、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欧阳修及其写作〈伶官传序〉的背景,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二段文字。知道了作者的历史观: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篇文字的第三、四两段,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分析他的观点的。七、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2.预习后两段内容。板书:一、知人论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尤佳。〈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伶官,乐工作了官。二、第一段论点:盛衰在于人事。人事:(古今)人的行为/政治得失三、第二段约:名--动,定盟约从事:古今,官名少牢:猪、羊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伶官传序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三段文字2.分析第二、三段内容3.体会文章的语言运用教学重点:分析第二、三段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运用教学时数:第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我们上节课说到,文章将用例证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如果让你写的话接下来你会写什么呢?恐怕很多人会想到写庄宗的事,因为在课文的第一段作者已经提到了。好,我们接下来来看一看作者是这样进行论述的。首先来分析一下第三段文字。研习:一、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当绳子名—动,用匣装省略“于”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代,他,庄宗仇敌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名—状,在夜里名—状,向东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多么难道代,天下尚书的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使动使动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二、分析二、三段(1)由时间理出过程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中的话概括。)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提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强调“兴”“亡”使动用法。)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2)提问1: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明确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提问2: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明确2: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提问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明确3: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对比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三、语言训练:将下面两段话改成对偶句,并试析两种表达的优劣。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修改:庄宗受矢,太庙藏之,每逢出征,则遣从事。以太牢告祖庙,请三矢于灵前。盛以锦囊,负以己躯。统师前驱,士卒争先。凯旋而还朝,纳矢而入庙。试析:全部使用对偶句,显得板滞。奇偶并用,长短错落,给文章注入灵动之气。②修改: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未及辞庙,仓皇东出,贼未及见,军已溃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四、作业1.复习所学内容2.预习第四段文字3.完成课后习题板书:一、字词:函:名—动,用匣子装夜:名--状,在夜里东:名--状,向东《书》:〈尚书〉兴:动—使动亡:动--使动二、分析908年(23岁),即位,恪守父命仇雠已灭912年(27岁),灭燕,意气之盛何其衰也923年(38岁),灭梁,得之易守之难926年(41岁),后唐亡成败皆人谦受益满招损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伶官传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第3课时教学步骤:导入:
本文标题:伶官传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7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