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中国汇率制度问题是近年来金融界和学术界关注比较多的问题。中国人世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更促使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汇率是国际收支调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它通过改变对外贸易水平和引导外汇市场上的资金流动,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使其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平衡受到影响。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调控水平不高,掌握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总共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变:1.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2.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3.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4.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5.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6.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至今)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这一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安排主要是钉住美元,以国内外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调整背景:●从1949年到1950年3月,我国实行“奖出限入、照顾侨汇”的政策方针,人民币汇率频繁下调。●从1950年3月到1952年底,我国实行“鼓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的政策方针,人民币汇率逐步调高。上调的原因在于1950年政府整顿物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它有助于通过鼓励进口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定。总体说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具有弹性,能够适应经济和外贸事业发展的要求。当时我国外贸领域私有经济成分比重很大,侨汇是我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若人民币汇率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外贸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外汇短缺现象也会十分突出。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主要与个别西方国家货币挂钩,只在某种外币公开贬值或升值时做相应调整,强调汇率稳定,高估人民币币值并实行高等汇率管制。调整背景:●我国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物价全面稳定,国有经济成分已在外贸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人民币汇率不再起调节进出口的作用,对外贸易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垄断性经营。●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刚性是一种必然选择。当时,全球都采用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稳定也符合世界潮流。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汇率。调整背景:●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但是也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损,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争外汇的倾向。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调整背景:●从1979年起,我国全面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了适应外贸体制改革和发展出口的需要,我国从1981年起采用贸易内部结算价,形成了贸易汇率和非贸易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85年之后,我国外汇调剂业务发展较快,事实上形成了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制。但是,这种汇率制度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同时,这也是一种汇率歧视,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这种汇率制度越发显示出不可持续性,有重新安排的内在需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这一阶段,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合理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调整背景:●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40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单一汇率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这一汇率安排造成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缺乏弹性,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元政策,而人民币汇率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剧烈,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出口贸易,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呼声很高。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一钉住美元,每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0.3%的幅度内浮动。调整背景:●为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继续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为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促进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第二种汇率制度阶段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民币的兑换制度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的完全管制阶段第二阶段1979一1993年的市场化调控时期第三阶段1994一1996年的经常帐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的经常帐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的完全管制阶段。在这一阶段,一切外汇收支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一切外汇的收支按计划统一管理,其他一切企业、个人和政府机构无权管理。这一制度是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第二阶段1979一1993年的市场化调控时期。文革后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相应地改变。这一阶段人民币的兑换控制比1979年前明显放松。1979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即当一企业的商品或劳务出口获得外汇收人后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外汇留成归自己支配使用,当该企业需要使用外汇时,可以凭其留成额度以官方汇率向政府买回等价美元。为适应企业和个人换汇的需要。1986年10月允许外资企业之间互买外汇。1988年4月,允许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互买外汇。1991年12月,个人外汇调剂业务开展起来第三阶段1994一1996年的经常帐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第一,汇率并轨,取消人民币的官方汇率,统一由银行间的外汇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第二,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结汇制企业外汇收人按外汇市场当日价格结售给指定银行。第三,实行售汇制,对经营性外汇收人实行结汇制,对资本性外汇需求实行管制。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的经常帐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人世贸的需要,1996年7月1日中国对汇率制度再一次进行改革,基本取消了经常性帐户下兑换的剩余限制。1996年12月1日起,中国与国际惯例接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放开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制度和多重货币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性帐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评价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允许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虽然这几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的水平,但这并不表示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外国资本的流人快速增加,资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许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的汇率制度过于保守,应采取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实行全面自由的兑换制度。这些观点完全没有考虑中国的现状与国情,资本项目下的短期流动资本流动性特别强,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可以调整汇率的短期震荡,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当前要实行全面自由的兑换制度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即1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2有充足的外汇储备。3有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4经济市场主体行为合理化。5有健全的货币管理机制。从中国现在的现实看,显然这个条件还远没有完全俱备,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也不现实。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因素的理论分析•1、国际收支状况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基本上可以反映该国的外汇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该国的汇率水平。我国也是如此,国际收支状况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国际收支包括经常帐户收支和资本金融帐户收支两个部分,在我国现在允许经常性帐户资金自由兑换和资本帐户管制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经常帐户收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走势。•2、中美利息差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盯住美元,所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和美国的利息差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预测与对策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与对策后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并且预期还将继续保持顺差,人民币从长远来看将是一个升值趋势。从我国现在经济状况来看,人民币现在的汇率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人民币汇率当以不变应万变,防止大幅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浮动。2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趋势与对策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有些死板,但汇率的平稳运行是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我国现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还远达不到满足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的要求。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放开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现在的最优选择。当然,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永远盯住美元、而且货币的自由兑换要求会越来越强烈,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会逐步“让市场说话”,由市场调节汇率,在将来,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是最终选择。参考文献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算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本文标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0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