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陈帼眉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学科。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三大变量P6①幼儿学习者(幼儿)②幼儿教育者(教师)③环境与教学(环境)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4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限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P7①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揭示规律)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形成理论)③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指导实践)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代表作,主要教育思想年代代表人代表作主要教育思想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卢梭《爱弥尔》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幼儿发展的独立性,自然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确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游戏是幼儿活动本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最能表现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幼儿是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重视幼儿感官教育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贝雷特&英格曼【直接教学方案(行为主义教学派)】创建贝—英学前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直接教学模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个体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实践经验,这种改变不是学习者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个体状态的某种因素而导致的暂时的改变”奥苏贝尔【认知主义教学方案】“奥苏贝尔方案”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凯米—德弗里斯以“个人建构主义①能动性原则;【建构主义幼儿教育模式】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②充实性原则;③结构化原则;(详见P11)海伊/斯科普以“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①个体智能的发展有可以预见的序列;②儿童逻辑推理的发展与背后的认知结构密不可分【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围绕幼儿学习所经历的一系列“关键经验”创设学习环境】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若井邦夫《幼儿教育心理学》较为全面的阐释了幼儿学习与教育的问题①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②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详见P12-14)第二章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23①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③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28(一)主要思想:关注幼儿的学习潜能及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P28(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的需求,如饥饿、口渴、求食、睡眠等;②安全需要:指获得安全感,避免威胁的需求;③爱与从属需要:寻求温暖和友好的关系,包括被他人接纳、爱护、关注、欣赏等;④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如信心、名誉和声望;⑤自我实现需要:指精神层面提高人生境界的需求马斯洛指出,只有当个体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可能寻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三)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儿童,激活其学习潜能,倡导主动活动。引导其主动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②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教师要营造自由宽容的氛围,向幼儿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③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④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在罗杰斯看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让儿童直接面对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让儿童形成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与解决问题】⑤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即整个身心(包括情感和认知等)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即虽然需要环境与教育的外部推动与激发,但必须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要有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应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3.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P37(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与幼儿的概念学习P40①在分析“后括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②意义学习两条标准:(1)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发生非临时性的联系,即实质性联系;(2)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的联系③意义学习所需要的外部与内部条件P41④如何使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1)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虽然以教师讲解为主,但在课堂上应始终要求儿童做出反应(2)大量运用例证。由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以形象为主,教师应大量采用图解或图画。(3)运用演绎方法。先呈现儿童在生活中常见的最一般的概念,然后引出特殊的概念。(4)逐步深化。材料的呈现要由深入浅。(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P42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儿童进行发现学习,让儿童用自己的头脑通过探索过程获得知识。②发现学习的作用(1)提高智力潜能。儿童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式,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从而超越这种信息。(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力转移。通过探索而获得的发现会使儿童产生喜悦感,这比外部的奖赏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3)帮助信息保持和检索。③布鲁纳发现法的特点(1)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力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理解)P43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1.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重】关键期:P59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人的发现中,对某一方面环境影响最敏感的时期。多动症与学习P67多动症是幼儿注意力缺失、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原因:遗传;大脑发育学习困难P68是指幼儿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症状:感知觉障碍(视觉,听觉,知觉);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展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原因:心理负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孕妇吸烟;孕妇饮酒;孕妇的饮食与营养(填空)2.0—3岁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P72(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5)其他学习方式:学习图式;因果关系;使用工具;理解空间3.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重】(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P78(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二)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P81(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第四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重】名词内容幼儿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P87动机,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动机就是使儿童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其行动方向的动力。动机的内容P89(1)好奇。指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2)兴趣。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的内在心向。(3)诱因。指诱发个体行为的外在原因。主要特征P98(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培养的有效方法P100(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的概念P104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P104-106(1)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2)正迁移与负迁移(3)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迁移理论P106(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概化理论(4)认知迁移理论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P110(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活动,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内容社会性社会性定义P135广义的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社会属性狭义的社会性--心理特性幼儿社会性概念P135是指幼儿从一个自然片,逐渐掌握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分类(了解)P136社会认知社会性品质(同情心)按逻辑分社会情感内容社会性行为社会行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和社会性的发生机制社会能力概念P137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构成P137(1)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等)(2)亲社会行为能力(助人、合作、分享、对他人负责等)(3)社会适应能力价值P138(1)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P141(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①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②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①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②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③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④教师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间接指导】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P152(1)情感支持性原则(双向接纳与爱)①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爱孩子;教师应积极接纳、尊重幼儿;教师应对幼儿持有理解、支持的情感态度】②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2)行为实践原则【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3)榜样作用原则①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②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③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4)一致性原则①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②幼儿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③家园一致性。(5)随机教育原则①教师必须认识到随机教育是渗透、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是完整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意识。②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随机把握教育契机,进行更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教育③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意识。【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交往中随时随地抓住一定的时间或时机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对幼儿生活中存在的偶发事件、情境中教育机会的充分利用,以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意义。第七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1.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哪些方面(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能力(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提出多种反应或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势的能力,能自由联想(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特定事物的多种适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洞察力,技能通过事物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的能力,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2.创造性幼儿创造性定义P162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
本文标题: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陈帼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0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