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与免疫)第2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难点: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七年级下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解释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四、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2、板书教学法3、提问教学法学法指导:1、沟通交流法2、合作学习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板书用具五、板书设计概念功能六、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问:引入引出阅读问:问:过渡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吃同样的鱼和虾,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包等过敏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问题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那么,请翻开课本第77页,阅读文字内容并观察图画,用笔画出: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它们的组成是什么?(时间5分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道防线,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进行免疫防御的呢?请回看第75页的资料分析,进行思考:1-2-3分别属于哪道防线?为什么?小组分析讨论资料中的问题。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2:当病毒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3: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讨论:(略)那么第一道防线中的黏膜呢?它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引出三道防线,初步认识三道防线,并板书其组成学生回答:1属于第一道防线,2属于第二道防线,3属于第3道防线,原因(略)讨论答案(略)黏膜概念口腔、胃、肠等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问:问:过度问讲讲总结问问问呼吸道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还有哪些黏膜?消化道黏膜尿道黏膜好,现在第一道防线我们已经熟识了,那第二道防线呢?之前我们讲了吞噬细胞,那么什么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呢?我们举例探究一下: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夏季蚊虫叮咬,有的人在叮咬处涂抹唾液,为什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免疫器官有哪些?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刺激病原体A()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病原体A的特殊蛋白质)即(二者结合)刺激病原体B()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病原体B的黏液,这层薄膜叫黏膜。思考(痰)因为痰中有大量的细菌,容易传染,使人得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唾液中的溶菌酶)(眼泪中的溶菌酶)(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适时地呈现概念,并加以应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束语总结问特殊蛋白质)即(二者结合)抗体、抗原的概念上述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完成表格:建立的时间抵抗的病原体属于该免疫类型的人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多种第一.二道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某一第三道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这节课的后续内容(计划免疫,过敏反应,艾滋病)下一节课我们在继续探究,布置的课后练习下节课我们进行小组批改。麻疹是有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病毒稳定不变化,人体一旦产生免疫力就不会再患.感冒则可以多次患病,原因有三:1.多数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现在知道可以引起感冒的致病微生物有100多种.即使你感染了一种病原体,对它有了免疫力.但是你无法抵抗其他的病原体。2.真正的流感病毒是不断变化的,等人们对他有了免疫力,它却变化了,变成了人体不认识的新模样,对它失去了免疫作用.前半问,仿照书中的天花病毒的例子容易解答,后半问就有点难度了,学生进行大胆的推测后,找到了答案。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练习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检测学习效果。二、巩固练习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A、防止细菌侵入B、防止水分蒸发C、感受外界刺激D、调节体温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D)A、呼吸道黏膜B、淋巴细胞C、抗体和抗原D、吞噬细胞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B)A、唾液的杀菌作用B、接种百白破疫苗C、白细胞吞噬病菌4、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B)A、杀菌作用B、清扫异物C、吞噬病菌D、保护作用5、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七、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怎样才能落实这一点呢?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关信息,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地安排思考题、练习题,及时反馈。精选典型习题,有易有难,有梯度、有层次,基础差的学生也可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吃得饱,学得兴趣浓。课堂上,学生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思,时而记,时而答,多种感官齐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本文标题:初中免疫与计划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2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