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谈孔子《论语》中的“勇”思想
龙源期刊网谈孔子《论语》中的“勇”思想作者:康晓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8期摘要:世界上文化纷繁复杂,但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传统的儒家文化便是属于我们的“家宝”。当我们谈到儒家文化时,不能不从孔子入手,不能不从孔子的《论语》入手,掌握了《论语》中思想的精髓,便能找到贯穿儒家文化的主线,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说《论语》,我们会谈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谈到忠、恕、孝、信、勇。但人们对于“勇”的关注力度确是远远不够的,仁、智、勇乃儒家所谓的“三达德”,“勇”亦是人的德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仁为基础,以智、礼和义来规范。对于勇,我们要予以更为深度的关注,从而开出它在现代的力度,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勇;仁;礼;勇敢作者简介:康晓楠,女,河北衡水,出生于1988年12月,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8—00—01一、勇的地位和意义在孔子思想中,仁智勇并称为“三达德”,在《论语》中出现了关于“三达德”的论述,在此孔子将“勇”放置于与仁与智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三德合一才能构成人间的最为完美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才是人之所追求德性的最高的目标。在历史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讨论过“勇”,可以说“勇”已经成为人类相同的智慧,勇德不论是在孔子的思想中,还是在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论语》中有关于勇的句子共有12处,但其中并没有直接问“勇”的句子,但我们能从这12处体悟出“勇”的内在含义。在现代人的思想中,说到勇,我们只会想起勇气、勇敢,然而这些并不是孔子的“勇”,并不是“三达德”中“勇”之一字的含义。说勇,首先要有勇的力量,即做勇猛之事的能力,人有了能力还存在着敢与不敢一说,也就是说是否有一种信念,一种驱动力,使之能够将勇猛之力发挥出来,这就需要的是勇气了。一般我们认为有了这些就够了,有了这些我们便能勇敢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是孔子之“勇”具有更高的程度,儒家的“勇”是同“仁”一样发自内心的一种德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勇德,“勇”是人类德性的内在构成因素之一,与仁、智并称为“三达德”,是孔子人格的德性基础,勇是在仁爱信念的指导下,受仁义的束缚,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精神。龙源期刊网二、勇与仁、智的关系(一)勇以仁为出发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类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类德性的基础,是儒家学说确立其主流地位的主要的依据。“勇”作为人类的重要德性之一,亦是以仁为其基础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1]p9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p146。要成为仁者,成为有德之人,必须要有勇之德,有勇之人,未必就是仁人。“仁”中一定包含着“勇”,但是有了“勇”却不一定能够做到“仁”,没有“仁”的“勇”并不是真正的“勇”。一个真正的仁者,具有勇的德性,心中有着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和意志,推动者他“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p163,在行为上也会有勇敢的表现,勇是人的心由内向外的散发,从心理到行为实践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勇”。无仁之勇者,不会有如此大的气节,不会像文天祥一样的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不会成为真正的君子、仁人、贤人,不会获得他人的敬重与尊崇。总之,仁是勇的前提、基础和出发点。(二)勇在仁的基础之上,以智为指导“好学不好勇,其蔽也乱”[1]p184解释,有智之人不会被自身之外的事物所迷惑,也不会被自身所迷惑,因为他们能够通晓事实之真理,能够省悟自身,所以不被迷惑。一个人如果好勇,但却没有智慧,没有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此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祸害将不可想象,所造成的祸乱也无法预计,盲目的勇是不被我们所期待的,要是一个好勇之人真正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那就是要他拥有仁爱之心,明智之心,使之能够在拥有了能力和勇气的状态下,明辨是非黑白,临危不惧,面对事情做出最好的决断。勇者要有勇德,有智慧,以正义之身立足于世间,见义勇为。三、勇之约束—义、礼(一)勇与义的关系义作为儒家伦理范畴,是符合仁的道德规范,孔子将义作为判断人们行为思想的道德标准,“君子义以为上”[1]p190,“君子义以为质”[1]p190。勇是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之上,与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认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则盗”[1]p190,他反对“见义不为”的“无勇”。在孔子看来,君子认为义是可贵的,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饭,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因此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无论多麽的勇敢,一旦失去了义,其结果便是乱与盗了。而见到合宜之事不去做,那便不是勇了。只有在仁与智的基础之上,在义的指导之下,君子才能凭借强有力的意志和精神做正义的事情,为人民、为社会有所付出、有所贡献。勇者心中有义之理,行为遵循义,对待有义的事情勇往直前,对于不义的事情放弃掉,以义为指导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二)勇与礼的关系龙源期刊网“礼”在《论语》中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力量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既是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的制度,又是社会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礼”作为一种规范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论语》中讲述了人类诸道德与“礼”的关系,“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1]p78恭敬而不遵循礼节则会劳累,谨慎而不合礼节则会退缩,勇敢而不合礼节则会犯上作乱,直率而不合礼节就会苛刻伤人。由此可见,勇与恭、慎、直一样,都离不开“礼”,都需之来约束与规范,一旦失去礼,社会将会出现动荡,人民将不会再有安宁的生活。“勇”若无“礼”之约束,便会使失去应有的效用,甚至使人们的行为走向相反的方向,使人无恶不作,危害于苍生。“勇”是孔子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仁者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德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与个人或是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对孔子“勇”思想的阐释,深入的理解勇德,从而实践勇德,丰富自己的个人德性。参考文献:
本文标题:谈孔子《论语》中的“勇”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