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诗歌鉴赏之语言(上课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真题演练】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⑴“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句。⑵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⑶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桃花流水鳜鱼肥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例2、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答案】(第一步)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第二步)“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第三步)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包括评析“题眼”。“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1、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孟浩然的闲静淡远苏轼的旷达豪迈辛弃疾的慷慨悲壮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是什么?(2)用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中何处体现。(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下列诗句各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请在后面的括号中注明。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⑤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访隐者不遇》)()⑦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清新自然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含蓄隽永生动形象生动形象而又含蓄隽永平实质朴而又含蓄隽永平实质朴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课堂探究】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2)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课后练习】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宋•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3、(2007年浙江卷第16题)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答:步骤①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步骤②刘诗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步骤③这三篇作品语言特色各异,均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真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⑵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⑴“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二种模式:炼字【课堂探究】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1)“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或:“径”字好,“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2、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1)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3、(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3)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真题演练】第三种模式:关键(词)句型(一句统领全诗型))(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提问方式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或理解某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方法点拨古诗非常讲究构思,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线索,进一步把握它的深刻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主旨句一般就是关键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4、答题步骤第一步,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第二步,该句在全诗所起的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②瞰:向下看,俯视。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前人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之语言(上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