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公共卫生防护•人们常常会从灾害联想到伤亡,再由尸体联想到传染病,从而引发恐惧并常常认为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震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以前对灾害之后会有疫情发生的描述,有时候伴随灾害而来的瘟疫可能会造成比灾害本身更大的危害。“大灾之后必大疫”,在特定的条件下确实有其内在必然性,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洛阳火灾纪实•但是,1991年苏皖发生的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后,这个多年恒古不变的规律却没有应验。地处里下河的盐城市郊区(现为盐郡县)大灾之年,肠道传染病总发病率比往年下降15%,原在全省发病率一直居先的伤寒也比往年下降45%。大灾之后不但无大疫,防病工作反而上了一个新台阶,这留给人们重要的启示: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最重要一点就是必须落实公共卫生防护。因此灾后公共卫生防护成为灾区重建的重中之重。第一节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的概念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区别的。为了能够公平、高效、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先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关于什么是公共卫生,至今尚无统一、明确定义。尽管在各种文稿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次出现“公共卫生”的字眼,但是对其内涵的认知可能是各有不同的。多年来,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每种定义对于我们认识公共卫生是什么、做什么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它们都分别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公共卫生这一社会事业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温思络将公共卫生定义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关键词“有组织的社区努力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科学和艺术”中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公共卫生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具体内容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霍乱,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然而就医学领域的分类而言,“公共卫生”一词的内涵还是比较清楚的:针对社区或者社会的医疗措施,它有别于在医院进行的,针对个人的医疗措施。比如:疫苗接种,健康宣教,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各种流行病学手段等等,当然并不是完全针对传染病而言的。二.公共卫生的职能和任务现代公共卫生职能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是公共卫生的主体,但公共卫生体系不仅仅是卫生部门一家,更不仅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它应包括为整个社区和地方公众健康和福利服务的各种组织。具体任务按传统公共卫生要求,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主要任务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尤其是SARS暴发流行后,公共卫生的任务范畴有了新的拓展和要求,它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传染性流行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性疾病,流行病学监测与实验室检测,针对性计划免疫等。②各种卫生监测:含环境、职业、食品、放射、公共场所、学校等各种卫生学检测检验;③增进人们1生行为引导和健康教育;④妇女、儿童健康的系统保健;⑤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包括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的影响;⑥面向广大公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康复服务;⑦工伤、交通外伤及其他灾害性事故的伤亡医疗救护;⑧重大的食物及职业中毒事件的处置与医疗救治;⑨增进群众健康的健身活动指导;⑩卫监督执法以及卫生管理的其他内容的任务。地震灾害森林火灾三.灾害分类•洪水灾害海洋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雨涝:内涝、渍水;•(2)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2、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4、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多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大豆、花生以及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6、森林生物灾害(1)森林病害:2918种;•(2)森林虫害:5020种;•(3)森林鼠害:160余种。•7、森林火灾•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但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灾害主要有:旱灾、冷冻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风暴潮。四.灾害成因大灾之后无大疫”的3个标准二是没有重大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三是不能因为传染病流行影响到救灾工作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一是灾后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因灾害死亡的人数灾后预防四个时期灾害冲击期灾后早期灾后晚期后效应期第二节环境防护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自然环境环境次生环境•良好的环境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良的环境或者受到破坏的环境则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的健康水平与其生存环境质量好坏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类的健康或疾病除与生物内在因素有关外,环境因素是另一类重要因素。对健康的人来说,必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反之,人将出现疾病,环境将受到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平衡也将被破坏。•环境防护•狭义的环境防护仅指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防护•广义的环境防护包括自然灾害防护和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防护,在此介绍仅介绍灾害后的环境防护一.生态环境防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及信息联系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等,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部分,连同非生物环境是构成生态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缓慢规律性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不断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转移,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又建立了一定的动态平衡。(一)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系统,既包括由水体、土壤、森林、动植物、空气等要素综合组成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营造的各种生产、基础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协调而有机构成一个个“综合体”。维系一定空间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环境系统处于相对稳定即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况,就是环境安全。然而,当今社会正面临日趋严重且类型众多的灾害,构成环境安全的现实或潜在的巨大威胁与破坏•当今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异常、资源匮乏、生物物种锐减、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是在人类活动主导下多因素长期累积而成的恶果,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安全与发展。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又可以说是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诱发加剧的结果;许多地方不断出现的大面积鼠害、虫灾,使得农作物全面歉收,亦与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相关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特别是人为灾害连年有增无减,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威胁与破坏性在增强。(二)、灾后生态环境防护原则•生态系统重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让我们把整个生态系统保护得更好。•第二,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非常灵活,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它的战略。•第三,在我们进行生态系统重建的时候,不要忘记今后10年至20年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重建规划中,我们需要把气候变化的影响考虑进去,考虑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有专家报道,在我国实际上今后中国西部会比东部温度上升高一些,而且总体来讲今后20年中国的温度可能会提高两度。另外,西藏的冰山正在融化,这意味着有一些物种将会在20年当中逐渐越来越适应干旱的环境。在规划中要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三)生态环境防护策略人类生态环境安全涉及三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生命系统的安全,它取决于环境系统的安全第三个层次是环境系统的安全,它取决于特定空间(包括空气、气候、阳光、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安全一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它取决于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安全•由于当代灾害对生态环境安全存在巨大威胁与破坏性,各国普遍重视采取诸多措施进行灾害防治,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法制手段,即通过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政府主导下的灾害防治行为,确保在灾害事件发生后减灾行动及时、有序、有效进行。2000年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强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特定空间安全保护的法律自然灾害防治法气象法,有关保护臭氧层、保护海洋环境国际公约气候变化、防止荒漠化等国际公约主要功能首先在于防御和减轻灾害以及灾害后的危害,保证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其次在于规范人类改变特定空间环境的行为,保证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二.水环境防护•2009年6月27日晚8时至28日晚8时,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境内遭受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阿荣旗遭受洪涝灾害后,阿荣旗部分受灾地区的水源被污染,其中得力其尔乡部分水源污染,已经导致居民出现腹泻情况。•水姿源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源泉之一,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灾害后水资源防护必然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事件。水资源分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的水质取决于当地大气污染状况一般不作水源:地面水易受污染,处理后可达标,水量充足,是我们常用的水源: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优于地面水,也作为我们的水源,但它可受地面的污染;深层地下水又分为潜水泉和自流泉,它们都是我们的水源,且不易受污染。(二)灾害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灾害后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有:无机物、碱、盐、重金属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练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
本文标题:公共卫生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5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