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的结构(重点掌握)皮肤的功能(自学)皮肤病的症状学及诊断学(重点掌握)皮肤性病实验室技术(自学)皮肤病的治疗(重点掌握)皮肤的保健及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自学)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皮肤病学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包括:皮肤和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皮肤和附属器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性病学研究性传播疾病包括:各种性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史历史悠久但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突飞猛进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强调皮损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直观性强学习方法重视感性认知过程,注重临床实践和积累第二章皮肤的结构概况•面积:成人约1.5~2.0m2,新生儿约0.21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最厚:掌跖;最薄:眼睑,外阴,乳房•颜色:由皮肤色素、厚薄、血管而决定;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不同。•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的凹陷称皮沟。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特称指(趾)纹。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其形状人人不同,故指纹常作为医学和法医学诊断及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毛发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脂腺皮肤EpidermisAppendages汗腺skin真皮甲Dermis皮肤血管、淋巴管皮下组织Bloodvessels,LymperSubcutis肌肉、神经Muscles,Nerves来源: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黑素细胞melanocyte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表皮Epidermis角质形成细胞•来源外胚层•分布表皮主要构成细胞•占表皮细胞80%以上•分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层basalcelllayer是表皮的最下层,主要细胞为基底细胞,正常情况下约50%的基底细胞可进入分裂相,产生新生表皮细胞,故也称生发层。表皮通过时间(表皮更替时间):是指从基底细胞移行到角质层表面而脱落所需的时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部约需14天,再从颗粒层最上部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需14天,共约28天。表皮内其它细胞来源外胚层神经嵴分布广泛基底层、毛囊、粘膜、视网膜较多作用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黑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骨髓及脾分布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及毛囊上皮性质免疫活性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作用吞噬吞饮摄取抗原呈递等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形态具有短指状突的细胞分布基底层细胞之间作用形成Merkelcell-轴索复合物,能感受触觉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半桥粒连接基底层和基底膜带基底膜带basementmembranezoneBMZ连接表皮和真皮真皮(dermis)由中胚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乳头层靠近表皮,网状层靠近皮下脂肪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所含纤维较细。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器等结构,所含纤维较粗大。真皮的组成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大,抗牵拉)纤维网状纤维(未成熟的胶原)弹力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真皮基质无定形均匀物质,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填充、支架作用;物质交换作用)成纤维细胞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皮下组织(subcutanioustissue)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及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等。毛发及毛囊•毛发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等)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毳毛(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的体毛)•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头、包皮内侧、大阴唇内侧、小阴唇、阴蒂等•人的头发约10万根。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根,同时也有相当量的头发生长。•头发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月)•每天头发生长0.27~0.4mm,每3~4年生长50~60cm。•影响毛发生长的因素有:遗传、健康、营养、激素等。皮脂腺•分布: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称为脂溢部位。•开口:毛囊上部立毛肌与毛囊的夹角之间.•组成:腺体:呈泡状,属全浆分泌。导管: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小汗腺•分布: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开口:皮肤表面•组成:分泌部透明细胞暗细胞导管部:二层小立方形细胞顶泌汗腺•分布: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及外阴等处。•开口:毛囊的皮脂腺出口上方或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形式:顶浆分泌•顶泌汗腺液:一般为无臭的乳状液,少数人的顶泌汗腺液内可有特殊成分,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腋臭,狐臭等)•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防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还参与物质代谢、免疫反应,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第一节皮肤病的临床表现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一、自觉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适。•痒:股癣、荨麻疹等•痛:带状疱疹、疖肿等•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等•麻木感:麻风等•其它不适:寒战、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多为伴随症状)二、他觉症状--皮疹或皮损,病人或医生可通过视觉或触觉发现的在皮肤黏膜上的病变。皮损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不同的皮肤病常有不同的原发性损害。因此,掌握原发性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要。红斑(炎症性和非炎症性)→(>2cm斑片)•斑疹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或减退出血斑:瘀点、瘀斑(>2mm)•丘疹--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1cm)•风团•结节→肿块(>2cm)•水疱→大疱(>1cm)•脓疱•囊肿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2cm。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斑疹和斑片均可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或脱失)斑及出血斑等。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炎症性红斑如丹毒或麻疹早期的皮疹;非炎症性红斑如鲜红斑痣。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减退)斑是色素增加、消失(或减少)所致,压之均不消失,如黄褐斑、白癜风和花斑癣。出血斑是由于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色泽初为鲜红,继变紫红,陈旧时变为紫蓝或黄褐色。直径小于2mm的出血斑称瘀点,大于2mm称瘀斑。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丘疹的外观可呈扁平,如扁平疣;圆形,如传染性软疣;乳头状,如寻常疣。颜色可不相同,可呈紫红色,如扁平苔藓;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发作急,扩大快,一般经数小时即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如荨麻疹。结节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出皮面。。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肿块。高度增生性肿块称肿瘤。水疱和大疱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1cm者称大疱。脓疱为含有脓液的疱。脓液混浊,可粘稠或稀薄,周围常有红晕.囊肿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损伤(如搔抓)引起的继发性皮肤改变。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痂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萎缩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第二节皮肤病的诊断•如同内科疾病一样,皮肤病的诊断也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但皮肤病的诊断有其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检查上特别强调皮疹的视诊和触诊。物理检查视诊触诊压诊刮诊(皮肤划痕试验)•触诊–外观(皮疹的描述)–质地:坚硬度、韧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温度–附近淋巴结检查:有无肿痛,触痛等尼氏征皮疹的描述—专业术语•位置:按照实际位置描述,屈侧,伸侧•性质:原发疹,继发疹•大小:以实物为参照:针头大,粟粒大,绿豆大,黄豆大,核桃大,鸡蛋大•数目:单发,多发•颜色:正常皮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分布:对称—单侧;局限—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排列:散在—融合;孤立—群集;线状,环状,带状,不规则状实验室检查一、病理室二、真菌室三、变态反应室四、性病化验室皮肤性病的治疗皮肤性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用药物外用药物(重点掌握)物理治疗外科治疗•机理:竞争性抑制组胺受体•分类:H1受体阻断剂H2受体阻断剂•第一代抗组胺药:赛庚啶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内用药物(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剂、抗核分裂、抗毒在皮肤性病科的适应症主要有1、结缔组织病2、大疱性皮肤病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副作用?内用药物(二)作用:主要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是皮肤病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细菌类内用药物(三)•唑类(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丙烯胺类:特比奈芬(兰美抒)•灰黄霉素(15–20mg/kg/d)头癣首选抗真菌药物内用药物(四)作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和念珠菌感染。•无环鸟苷类:疱疹病毒首选药•病毒唑(利巴韦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干扰素:广谱辅助抗病毒作用抗病毒药物内用药物(五)免疫抑制剂类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此类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菌素A等。内用药物(六)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病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不同剂型的有效药物可以发挥安抚、镇静、止痒、收敛、腐蚀、滑润等作用而使损害消退。因此正确,合理的选用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二、外用药物(一)外用药物的性能1、清洁剂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2、保护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3、止痒剂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等。抗组胺剂也可止痒,但可致敏而较少使用。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4、抗菌剂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1%雷佛奴尔等。5、抗真菌剂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等。6、抗病毒剂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10%~14%足叶草酯主要用于尖
本文标题:《皮肤性病学》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8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