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继电保护的发展过程摘要:一、继电保护的发展过程电力系统中短路是不可避免的,短路引起电流增大,电流增大的同时又引起设备损坏,首先反应电流超过预定值的过电流保护。熔断器就是最早出现的最简单的过电流保护.它融保护装置与切断电流装置于一体。19世纪90...一、继电保护的发展过程电力系统中短路是不可避免的,短路引起电流增大,电流增大的同时又引起设备损坏,首先反应电流超过预定值的过电流保护。熔断器就是最早出现的最简单的过电流保护.它融保护装置与切断电流装置于一体。19世纪90年代: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1901年: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应用,出现将电流与电压相比较的保护原理。1920年:距离保护装置。1927年: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方向或电流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1950年:由微波中继通信发展成为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1975年: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1950后提出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实现快速保护)。1980年:反应工频分量或工频突变量原理的保护被大量研究。1990年:1980年提出的原理广泛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微机保护。经历了机电式保护装置、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和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三个发展阶段。二、不同阶段的优点与缺点继电保护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改进并将其智能化的过程。各阶段的继电保护装置都存在着它的优点和弊端。1.20世纪50年代前:由电磁型、感应型或电动型继电器组成,统称机电式继电器。优点:工作比较可靠。缺点:体积大、消耗功率大、动作速度慢,机械转动部分和触点容易磨损或粘连,维护比较复杂,不能满足超高压、大容量电力系统的要求。2.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也称为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特点:体积小、功率消耗小,动作速度快,无机械转动部分。3.20世纪60年代: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对继电保护计算机算法研究。4.20世纪70年代:微机保护样机试运行。5.20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软硬件成熟。6.20世纪90年代:微机保护(数字式保护)大量应用,数据转换与处理器由模数转换器A/D、电压频率转换器(VFC),发展到数字处理器(DSP)。特点:生产标准化、批量化、硬件可靠性高;具有强大的存储、记忆和运算能力。7.20世纪90年代后:无人值守、自动化。
本文标题:继电保护的发展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8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