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讲-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贡献
第1讲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贡献一、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二、恩格斯伟大的一生三、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伟大的一生马克思Karl/Carl/Charles·Marx1818年5月5日凌晨两点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市布吕肯巷664号(现为布吕肯大街10号,为了纪念马克思,这条街已被命名为马克思大街),犹太族律师家庭。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此房内1883年3月14日下午约两点四十五分,因肺脓肿在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自己的住宅逝世。3月17日被安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终年六十五岁。墓碑上刻着用英文书写的两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人不仅要通过各种方式说明世界,而且重要的是要去变革它”。马克思墓1979年10月31日,华国锋同志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向马克思墓敬献花圈。父母:父亲,亨利希·马克思1782—1838特利尔高等上诉法院律师,1820年起担任特利尔地方法院律师;律师公会会长,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马克思(普列斯堡,荷兰籍犹太人)?—1863.11.30。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1、童年与学生时代(1818-1841)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马克思马克思正在给姊妹们讲故事。兄弟姐妹:1莫里茨·大卫·马克思1815.10.30——1819.4.15特利尔2索菲娅·马克思1816.11.13——1886马斯特里赫特3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伦敦4海尔曼·马克思1819.8.11——1842.10.14特利尔肺结核布鲁塞尔一大商行学徒5罕丽达·马克思1820.10.28——1856以前特利尔肺结核6路易莎·马克思1821.11.14——1893.7.3龙德斯波尔(开普敦)7埃米莉·马克思1822.10.24——1888.10.24特利尔8卡罗琳·马克思1824.7.30——1847.1.13特利尔肺结核9爱德华·马克思1826.4.27——1837.12.14特利尔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这是波恩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马克思常在这里听课。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但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学习勤奋,博览群书。挂在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期间居住过的路易森街60号墙上的纪念牌。上面写着: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德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838-1839年在这里居住。2、走向生活,自由的捍卫者(1841-184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1841年把博士论文寄给耶拿大学审议,耶拿大学哲学系主任巴赫曼教授审阅了他的论文,称赞他“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4月15日,马克思没有经过答辩就得到了博士证书。当时马克思还只有23岁,但已是受人崇敬的哲学博士了。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教师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士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24岁的《莱茵报》主编1843年初《莱茵报》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成了德国影响最大的一家民主派报纸,许多文章刺痛了反动政府,反动政府在1月19日做出决定:从4月1日起禁止《莱茵报》出版。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后,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10月底,马克思与燕妮一起离开了德国,共赴巴黎。3、迁居巴黎,探索“人类解放”之路(1843-184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同阿·卢格合办《德国年鉴》,目的是进一步批判旧制度,制定新的世界观。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1845年1月中,法国政府在普鲁士政府唆使下,下令驱逐马克思等人。一天,警察闯进了马克思家,勒令他24小时内离开巴黎。4、布鲁塞尔三年,历史文献的诞生(1845-184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马克思离开巴黎后,来到布鲁塞尔。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马克思在这里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他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共产主义杂志》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刊物,1847年9月在伦敦出版,在这个杂志上第一次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起草《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5、在革命年代(1848-1849)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首先从巴黎开始,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1848年1月13日,意大利巴勒摩人民起义反对王室军队。1848年2月23日,巴黎街头的人民起义队伍。1848年2月24日,法国人民在士伊勒宫推翻了王座。(十九世纪中叶石版画)1848年3月柏林街垒战。(当时的石版画)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隆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部。法庭的胜利在普鲁士反动当局的迫害下,《新莱茵报》被迫停刊。1849年5月19日,该报用红色油墨印了最后一号。诗人费莱里格拉特应马克思请求,写了一首诗作为《新莱茵报》的告别词。诗中写道:“别了,但不是永别,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我将立即披甲返程!……我这个被放逐的叛乱者,作为一个忠实起义的于人民的战友,将在多瑙河畔和莱茵河边,用言语和武器参加战斗!”时隔158年网上报纸《新莱茵报》重现2005年8月,以68岁的知名电影制作人、记者克莱讷特为代表的一批记者和互联网专业人士发起,恢复了这份报纸,但因为印刷费用昂贵,现在的《新莱茵报》只是一份网上报纸。该报在网上的自我介绍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在独立性、负责和批评性报道方面,继承1848年6月1日在科隆创办的《新莱茵报》,致力于启蒙的传统。开办以来,网站()的点击率已经上升到每天6000次。记者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很有见地,写文章的作者有记者、政治家、科学家。6、流亡生活的最初年月,伦敦前期(1849-1864)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马克思在此侨居了三十余年,直至他生命的终结。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逼债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所有重要经济学家的著作、政府的蓝皮书、英国国会议事录以及其他许多论述英国和世界社会经济状况的最新资料。致力于经济研究,陆续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和《资本论》第一卷(1867)。他还了解科学技术、人种学和人类学,并且做了许多本摘记。星期日郊游1867年8月16日凌晨两点。马克思看完《资本论》第一卷的清样。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终于完成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一贯给予自己无私援助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报告这一喜讯。马克思(1866年3月底)《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汉堡第一版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瞻望亚洲曙光(1861年)7、创建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1864-1870)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火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马克思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第一国际巴塞尔支部的旗帜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的代表第一国际各支部分布图8、巴黎公社与国际的终结(1870-1873)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
本文标题:第1讲-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0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