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徐如堂图片展示霍乱概述流行现状霍乱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控感霍乱病人管理综合防治对策霍乱概述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前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1817至今已经发生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病原体均属于O1群霍乱弧菌,前六次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所致;第七次大流行则是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一般以轻症多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霍乱的流行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现状我国从1820年第一次霍乱世界大流行传入以来,几乎每次世界大流行都受到波及。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波及我国,在次年引起我国霍乱大的流行,此后霍乱疫情连绵不断。2005年疫情波及1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3个沿海省份。2010我县疫情8月16日以来,安徽省蒙城县陆续报告霍乱病例30例,其中绝大部分是轻症病人,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腹泻、呕吐,无发热。目前,10例病人已治愈出院,20例仍在住院治疗的病人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据专家分析,本次发生的霍乱疫情,可能与不洁饮食有关。霍乱疫情发生后,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卫生厅及时派出流行病学和检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亳州市和蒙城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已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治疗、预防服药、跟踪感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等有力措施,积极扑灭疫情,全力防止疫情扩散。2010.8.28(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办)病原体霍乱和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霍乱。而由埃而托生物型引起的称副霍乱。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病原体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水、污染的食品、接触及苍蝇。水是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比儿童易感,老疫区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为高。霍乱的发病机理(1)霍乱弧菌利用“定居因子”粘附于小肠粘膜(2)霍乱弧菌产生肠毒素引起水样腹泻临床表现1、大多急起,少数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昏,轻泻或腹胀。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状重,类似重型霍乱,埃尔托型所致者,轻型多,无症状者更多。临床表现2、典型表现:①泻吐期(数小时至1~2d):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大便先为混浆样,粘液样,倾即转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数次至数10次。先腹泻,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后为米泔样。可伴腓肠肌痛性痉挛,腹直肌痛性痉挛。临床表现②脱水期(数小时至2~3d):轻度脱水时,口唇、皮肤干燥,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时,出现烦躁不安,口渴声嘶,眼窝眼眶下陷,舟状腹,皮肤干皱,湿冷,少尿或无尿,神志不清。极度脱水可血压下降。临床表现③恢复期(3~7d),纠正脱水后,症状消失,体温、脉搏、血压恢复正常,尿量增多。约1/3病人可反应性发热,儿童多见。临床表现3、临床类型①轻型:轻微不适。肠泻每日数次,无呕吐,脱水表现,血压,脉搏正常,尿量无明显减少,血浆相对密度在1.026~1.030。②中型:腹泻次数多,每日10~20次,大便米泔样,有一定程度脱水,血压下降,(SBP70~90mmHg),脉细速,24h尿量500ml以下,血浆相对密度在1.031~1.040。③重型:吐泻频繁,脱水严重,血压低,甚至不能测出。脉速弱,常不能触及。尿极少或无尿,血浆相对密度>1.041。④暴发型:亦称干性霍乱,甚罕见。起病急,不待泻吐出现。即因循环衰竭死亡。诊断1、疑似病例⑴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⑵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同餐、同住或护理者)并发生泄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诊断临床诊断病例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着。诊断确诊病例⑴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⑵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诊断实验室检查1、血液:白细胞数增高(10~30)×109/L,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可有尿素氮增高,碳酸氢钠下降。2、大便常规及病原菌检查①大便常规:部分可见粘液,少许红,白细胞。②涂片染色:粪便黏液涂片革兰染色,镜下见革兰阴性弧菌,呈鱼群样状排列。③直接悬滴及制动试验:急性粪便滴于玻片上,暗视野检查可见穿梭状有动力细菌。滴入霍乱免疫血清1滴。运动停止。如O1群血清不能止动,再用O139血清重作。④增菌培养:粪便和呕吐物接种于碱性(pH8.4)蛋白胨水增菌培养,以后再接种在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可发现病原菌。治疗原则1、按甲类传染病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6d,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如阴性可解除隔离。2、据呕吐情况,给流食或禁食。3、静脉或口服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4、对症治疗,辅以抗菌药物或抑肠道分泌药物。治疗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溶于1000ml可饮用水内。配方中各电解质浓度均与病人排泄液的浓度相当。ORS用量在最初6小时,成人每小时750ml,儿童(20kg)每小时250ml,以后的用量约为腹泻量的1.5倍。治疗静脉输液:原则是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与患者丢失的电解质浓度相近的541液,即每升溶液中含氯化钠5克,碳酸氢钠4克,氯化钾1克,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可按照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的比例配制.(粗略配制:5%GNS500ml+10%KCL10mL+5%GS400mL+5%SB100mL)。治疗输液的量和速度:最初24小时,轻型脱水者3000~4000ml,儿童120~150ml/kg.中型脱水者4000~8000ml,儿童150~200ml/kg.重型脱水者8000~12000ml,儿童200~250ml/kg。最初1~2小时宜快速滴入,中型者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重型者开始按每分钟40~80ml的速度快速输入,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滴入。在脱水纠正且有排尿时,应注意补充氯化钾,剂量按0.1~0.3克/kg计算,浓度不超过0.3%。治疗3、抗菌治疗目前常用药物: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甲氧苄啶(TMP)80mg,磺胺甲噁唑(SMZ)40mg,成人每次2片,每天2次。小儿30mg/kg,分2次口服。多西环素成人每次200mg,每天2次,小儿每日6mg/kg分2次口服。诺氟沙星成人每次200mg,每日3次。以上药物任选一种,连服3日。不能口服者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左氧氟沙星(1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慎用)静脉滴注。控感1、随时消毒排泄物、呕吐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用有效氯500mg/L浸泡120分钟。餐具用有效氯250mg/L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地面、墙壁、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以0.2%过氧乙酸喷雾作用30分钟。垃圾、厕所用3%~5%甲酚皂溶液或有效氯500mg/L,澄清液喷雾或洗刷。控感2、终末消毒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随时消毒方法。对污染区域尤其是水井和污水排放出等区域进行消毒。霍乱病人的管理2、确诊的霍乱病人和有吐泻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送就近医院隔离治疗。1隔离消毒措施①隔离室应与其它病区和病房隔开,有单独出入的门户,远离水源,设有专用的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设有浸有药液的脚垫和洗手消毒液。②确诊和疑似病人要分室分治,至少应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途不得更换。③病人吐泻物、垃圾、餐具及其它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应随时进行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⑷疫点内所有人群均为密切接触者,在疫点消毒处理的同时,对疫点内的所有人员要进行登记、粪检和预防服药。预防服药应选用敏感药物,服药时间为2天。要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外出人员要追防。在投药结束后对检菌阳性者每日粪检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即可解除疫点管理,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之日起5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即可解除。出院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隔离期满,每天采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②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两次阴性即可出院。防制对策以加强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对霍乱免疫力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对策,是预防、控制霍乱的重要措施。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都可以作为霍乱的媒介;污物、手指、床单或其他污染物品在霍乱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被认为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居住过分拥挤和用水卫生条件极差时。因此,加强传染源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管理工作,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霍乱的治本措施.
本文标题:传染病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2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