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1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初探【摘要】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等,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基于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现状调研,分析了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原因,对建立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社区老年心理健康,实现“老有所乐”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社区老年心理服务体系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标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众所周知,当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伴随生理机能的衰退、疾病的增加,也会使人的心理功能发生老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过去四世同堂或三代合居的大家庭不复存在,代之以四个老人、二个成年子女、一个孙子或孙女的倒三角式家庭结构;更为严峻的现实是:由于成年子女倾向于独立或在异地工作,老人夫妇相伴的家庭结构、甚至孤寡老人独守空巢的家庭结构比比皆是,社区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可见,研究如何建立健全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社区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采取外部关注、内部增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预防老年心理问题、促进老年心理健康、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现状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和一些负性事件等,导致老年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各2类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多发的人群,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滥用药物及酗酒等现象在社区老年人中比比皆是。有报道显示:目前老年抑郁症已成为第二大杀手;高于65岁的老年自杀者在总自杀人群中占19%。在未经选择人群的尸检研究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重性抑郁症占自杀死亡者的13%~70%。根据调研组调查问卷分析,有39.3%的社区老年人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见,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整体堪忧。社区老年人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孤独与寂寞。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活动范围锐减,同龄人的圈子也越来越小。加上知识老化、信息闭塞,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与年轻人的共同语言本就不多,沟通有限。况且孩子们整日忙忙碌碌,来去匆匆,更难有时间和老年人交流。据调查,超过60%的老年人都表示出孤独和寂寞,尽管有些家庭是三代甚至四代同居,儿孙满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老年人的内心仍然感到难耐的孤独。如调查中一位和子女同住老教授表示,尽管家里有4个人,但子女要上班,孙子要上学,每天基本只有吃晚饭的时间一家人才能在一起,多数时候还是自己一人在家。此外,还有32.3%没有和子女居住,属于“空巢”老人,他们中,有90%以上表示日常生活很孤独。2、自卑与多疑。身体器官逐渐老化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慢慢臃肿、行动日益迟缓、反应不断迟钝、记忆力逐渐衰退,这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会产生自卑。同时,由于对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部分老年人会产生多疑情绪,有时身边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悄悄话,老人都会琢磨半天。多疑使不少老人变得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性情古怪。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3.2%曾有过“老了”、“不中用了”、“跟不上趟了”等想法,有7.6%表示害怕被子孙冷落、抛弃,有8.1%有“脾气变坏”,“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子女赌过气”。如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九龙坡区有某老年人因为不经意间听到孙子的一句“奶奶走路好慢哦”的话,觉得自己亲手带大的孙子要弃她不管了,最后导致离家出走。3、失落和焦躁。这是刚退休的老年人易产生的心理消极情绪,特别是以曾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为甚。从社会地位突然由优势转变为弱势,有序、充实的生活突然转变为空闲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会使一些老年人心理严重失衡,从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莫名的焦躁。具体表现为两种极端反映:一是心情急躁,牢骚满腹、极易发怒。二是心情郁闷、莫名失落、沉默寡言。尽管不少人作了一定准备,但任然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适应角色转变。在调查中发现,有10.1%有“难以适应退休生活”、“还想继续上班”等想法,有7.3%“易发牢骚”、“对社会现状有诸多不满”。如访谈中一位老人的子女表示,他的父亲上班的时候很忙很辛苦,但为人和善真诚,退休后在家的时间多了,脾气却变大,经常无端发脾气,对诸多社会3现象发表意见,俨然一个“愤青”。4、恐惧和讳疾忌医。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随着年龄增加,多数老年人都会有身体衰退,一般都患有或是潜伏着某些疾病隐患。尤其是看到自己周围的熟人、朋友因病猝然去世,无形中对自己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渐渐对疾病和死亡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当自己的身体出现某些症状后,一方面,产生强烈的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又会对到医院就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认为,一到医院就再也出不来了。在调查中,有11.2%有“怕生病”、“怕死”、“害怕听到熟人、朋友过世的消息”,有14.8%有“生病时不愿到医院看病”、“爱自己找偏方或是买药吃”等现象。二、影响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生理改变。人进入老年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大限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如果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这是由于生理上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上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如果一味放大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就会老年人性格变得孤独、怪癖。尤其是离退休后速度加剧,甚至出现一系列突发或恶性疾病;相反,如果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则会让老年人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2、社会角色转变。离退休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退休前,人们是财富的创造者,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学习进步,拥有较强势的社会地位;退休老年是消耗者,信息相对闭塞,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逐步下降,对于社会发展变革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是弱势社会群体。这种从强势到弱势的社会角色转变,必定会导致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从而产生不健康情绪。当然,对退休有不同认识的群体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同一个单位的两位老人,从工人岗位退休的认为,退休可以摆脱繁重的工作负担,有充足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从领导岗位退休的则认为,退休后生活重心有事业变成家庭琐事,原来广泛的社会联系也骤然减少,社会地位大大下降,很不适应。可见,不同认知会对因社会角色改变而产生的心消极理产生较大影响。3、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组织,个人的生存、种族的繁衍、社会的安定均与家庭密切相关。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的和谐,家庭成员健康的个性,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老年人害怕4遭到家庭的抛弃,或是因家庭琐事引起情绪变化继而产生心理问题。4、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同时,由于老年时期疾病逐步增加,必定导致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这使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9%的老人表示,需要子女负担其部分医疗服务费用。三、关于建立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路与建议1、建立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健康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健康。从调研我们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不及时地进行纠正、调理和疏导,容易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家庭生活,还易诱发生理疾病。同时,如果心理不健康人群比重过大,容易诱发社会问题。为此,必须高度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然而据调研了解,目前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主要关注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尚未建立起一套构架完整、运转有效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区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干预老年心理健康的有效场所,建立社区老年心理服务体系,对于第一时间发现和疏导老年人不良情绪,推进老年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发达国家开展的较早,也较普遍,并在整个社区服务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如美国早在1936年就专门签署了“关于设置心理健康中心”的文件,随后设立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国近年来社区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心理健康服务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还属于新兴事物,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对此见解各异,有的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不属于社区服务的范畴,应该交给诸如康宁医院这样的医疗机构解决;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服务以前没搞过,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所以困难很大,目前还无法开展;但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是关系到社区稳定的大事,是衡量社区服务是否具有高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认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将心理学或医学治疗的方法引入老人心理健康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尝试,必将为推进社会基层管理与服务走向专业化、解决老人精神负担与心理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2、建立健全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一是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依托逐步成熟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健全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树立心理健康服务的“生理—心理—社会”系统观念,以综合性的老年心理健5康服务理论为指导。针对多数社区老人基础性心理保健服务需求,以不良情绪疏导、心理疾病预防、早期干预与治疗以及帮助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逐步恢复正常心理并回归社区为主要服务目标。一方面,加强街道、社区原有的非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如老年访谈、家庭纠纷化解等;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或社区工作站中加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模块,如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等。二是进行分类指导。发放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联系卡,可根据老人的收入、年龄及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访谈记录等分为若干类型,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和心理健康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内容与形式,使服务更有实效。一方面,对于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疏导和经常性支持,普及老人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指导其合理安排休闲时间、改善家庭代际关系、调适夫妻关系、矫治行为偏差以及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其子女和亲属提供与老人相处的心理知识与技巧等。另一方面,尤其是对具有危险因素如高龄、女性、单身、文化程度低、农民或无业人员、经济状况差、自理能力受陷、独居、极少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老年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要多与之接触,了解并判断老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必要时提供转诊帮助。三是加强社区老年精神生活。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教育讲座,普及身体和心理保健知识,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心结,特别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主观幸福感。另外,还应充分利用群众性文娱活动,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到居民习惯和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发挥精神文化生活对心理的调节作用。3、强化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保障一是将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社区建设重要内容,并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的资金保障,也可通过慈善募捐、老龄事业福利彩票的发行与销售等方式筹集更为充足的资金。同时,建立专门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来源渠道、数目大小以及用途等进行管理。二是加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出高质量的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
本文标题: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