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XX公路项目初步勘察外业验收汇报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外业成果汇报2015.04.01一、项目概况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三、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四、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五、路线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六、线路比选七、结论与建议汇报提纲一、项目概况本合同段起于平塘县通州镇东南,接第1标段终点通州互通,沿S312走廊带展线,于克度镇东南面沙坝设置航龙互通,从董架乡东面通过,经吴家坨、董当,设置董当特长隧道穿过山体、设置特大桥跨越坝王河,从沫阳北部通过,设置沫阳互通,经云干,设置罗甸北互通,于纳散设置纳散枢纽互通连接银川至百色高速公路惠水至罗甸段,到达项目终点。项目起迄里程桩号为K42+600~K92+373.137,全长约49.7km。一、项目概况本项目经过主要县市及乡镇:平塘县:通州镇、克度镇。罗甸县:董架乡、董当乡、云干乡。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第2合同段线位走向图此外,设置同等深度比较路线方案3条,总长17.317km,占全线比例34.8%。一、项目概况推荐线及比较线工程规模:一、项目概况项目特点:一、勘察区地形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二、勘察区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分布广泛;三、勘察区钻探施工干扰因素多,施工难度大。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工程地质调绘:在工可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各路线方案及工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等。2.1勘察方法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测量: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钻孔位置,保证勘探点位的定位准确。2.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以机械钻探为主,工作量统一由设计公司提供。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1勘察方法在粘性土层、砂性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在碎石土层及风化基岩中进行动力触探试验。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1勘察方法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1勘察方法一般土按常规物理力学指标测定。桥基岩石做饱和抗压强度。隧道洞身影响范围岩石做饱和抗压及岩块波速试验。取代表性的地下水、地表水做简易分析。物探方法主要是地震折射波法、高密度电法和EH4。地震主要查明路段和桥隧的覆盖层厚度及基岩风化情况;高密度电法及EH4主要查明隐伏溶洞。地震折射法高密度电法EH4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1勘察方法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2完成工作量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3组织机构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4人员设备投入本项目部本着遵循“诚信、求实、创新”的质量管理方针,以确保工程项目全部达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宗旨,并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1)实行事前指导。(2)进行单孔设计。(3)强化过程控制。(4)严格单孔验收。(第三方监理)(5)样品及时送试。(6)定位测量成果。二、勘察组织、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5QHSE管理五、工程地质条件概述5.1地形地貌1、溶蚀—侵蚀溶丘洼地地貌区:K42+700~K44+250、K51+150~K52+800;五、工程地质条件概述5.1地形地貌2、溶蚀峰丛洼地地貌区:K44+250~K51+150、K52+800~K69+700;五、工程地质条件概述3、侵蚀—剥蚀中低山坡地、沟谷地貌:K69+700~K92+214。5.1地形地貌五、工程地质条件概述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及第四系,岩性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碎屑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等。5.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全线第四系发育较少,发育有冲洪积,残坡积,崩坡积。地层岩性K42+700~K47+100发育石炭系中统大塘组中厚层灰岩、生物灰岩及燧石灰岩夹层状页岩。地层岩性K47+100~K48+900发育石炭系下统黄龙组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地层岩性K48+900~K49+810发育石炭系上统马坪组浅灰色、灰白色块状致密灰岩。地层岩性K49+810~K50+150发育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地层岩性K50+150~K51+180发育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浅灰至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灰岩,偶夹燧石灰岩。地层岩性K62+900~K67+400、K51+180~K52+750发育二叠系上统大隆组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硅质岩。地层岩性K52+750~K53+180、K61+200~K62+900、K67+400~K67+900发育三叠系下统大冶组浅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中厚层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岩性K67+900~K69+300、K53+180~K61+200发育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及灰、深灰色白云质灰岩。T2xmT1dy地层岩性K69+300~K92+214发育三叠系中统边阳组地层,靠近董当以泥灰岩为主,线路尾端主要为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泥岩、砂岩夹薄层状泥灰岩。地质构造克渡向斜:位于雅水背斜之东,是一北端翘起的箕状向斜,它是在区域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受到南侧东西向构造带的影响,未能发育到完整的程度。轴部地层为中三叠系,倾角为5°~10°,两翼为下三叠系至下石炭系地层,岩层倾角逐渐增大至25°。线路K49~K60近正交其东翼。褶皱地质构造董当向斜:位于抹阳背斜之北,为盘石、董当一线,核部为中三叠统地层,延展方向严格受相邻背斜控制,其特征是与主要轴向一致的次级褶曲特别发育。K71~K92沿该向斜的南翼展布。褶皱地质构造抹阳背斜:西端始自交布南东,循北北西向展布至罗甸急剧转为北东东向,继续延展至抹阳,林群间转为东西向,在林群之东又逐渐转为南东东向至翁保以东,长度约40公里,地层倾角30°~60°,在核部附近见直立及倒转现象,背斜南翼挤压作用强烈,常使碎屑岩类岩石发生扭错及挤压现象,北翼张力作用较强,形成一系列未穿过背斜核部的成扇形排列的正断层。褶皱地质构造莫尖断层:位于莫尖、拉帽坡一线,长约10公里,断层倾向东,走向N-S,倾向95-120°,倾角53°~82°,最大断距400米,破碎带宽10~50米,断层角砾岩发育。为正断层。与线路在K60+140、K61+235、K62+000、K63+000、K64+200之间交叉展布,断层内角砾岩胶结较好,对线路影响不大。断层地质构造董向断层:位于董向、董当一线,长约10公里,断层倾向东,倾角50°~75°,最大断距200米,破碎带宽15米,破碎带附近有拖拽现象,为正断层。路线于K69+450附近与该断裂大角度相交。断层水文地质地表水项目区K42+700~K69+600段总体地表水系不发育,K69+600~线路终点地表水系、冲沟发育,地表水系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地表河以向南流向为主,主要有坝王河、落脚河、纳散河等。区内冲沟众多,多有季节性水流,主要汇集于落脚河、坝王河。坝王河落脚河水文地质地下水线路区碳酸盐岩出露段落占路线长度的52%左右,岩溶发育。K42+700~K69+700段为岩溶地貌,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埋藏较深。K69+700~K90+214多为侵蚀地貌,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地表沟谷发育。因此,线路展布区前部以岩溶水为主,后部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路线区地下水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溶含水岩组三大类。水文地质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及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执行。根据本次采集的13组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路线区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经过工程地质测绘,项目区特殊性岩土不发育,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岩溶、岩堆体、滑坡、危岩体等。不良地质岩溶据调查,拟建公路半数通过区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区内岩溶及隐伏岩溶发育,且发育极不均匀。岩溶个体形态主要表现为洼地、漏斗及落水洞。隐伏岩溶的个体形态主要表现为溶洞、溶蚀裂隙及岩溶地下河管道。区内岩溶洼地发育较多,平面形态以长条形为主,椭圆形为次,直径多为50~100m,深在3~30m之间,发育规模最大的如大窝凼等,长达1000m。不良地质岩溶不良地质危岩、崩塌与岩堆体路线通过区多为斜坡地带,特别是硬质岩区山坡陡峭,岩土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张开状,山坡脚下多有崩坡积物堆积,山坡上存在危岩体。不良地质滑坡K70+700~K70+900右侧约100m该滑坡位于罗甸县董当乡大井村大湾组,在拟建董当特大桥桥位右侧约100m处,该滑坡位于斜坡中下部,滑坡主滑方向正对右侧冲沟,周界均见有明显基岩出露,出露岩体为三叠系边阳组泥质砂岩、泥灰岩等,目前坡体未见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地方机耕道建设开挖了部分坡体,原老滑坡体整体形态已不甚完整,坡体上的块石土呈中密—密实状,上部的块石土在受到扰动或在长期暴雨状况下,极易可能产生破坏。不良地质滑坡滑坡位于拟建公路K81左侧约10m,滑坡位于斜坡中上部,斜坡坡度45°~65°,坡体基岩出露。该滑坡错距约3m,滑向约165°,方量约8000m3,为牵引式基岩滑坡。滑体为三叠系的泥灰岩,滑坡前缘路基底部下陷。不良地质滑坡K81+200~K81+300滑坡:该段滑坡位于斜坡下部,路线以桥梁形式通过,斜坡坡度约15°,坡体两侧见基岩出露。该滑坡后缘台阶明显,滑向约135°,方量约80000m3,为牵引式覆盖层滑坡,目前滑坡较为稳定,对线路影响较小。不良地质滑坡K86+200右侧50m滑坡:该段滑坡位于斜坡中下部,路线在左侧以路基形式通过,斜坡坡度约35°,坡体两侧见基岩出露。该滑坡后缘台阶明显,滑向约50°,方量约80000m3,为牵引式覆盖层滑坡,目前滑坡较为稳定,对线路影响较小。不良地质滑坡滑坡位于拟建公路K89+200左侧100m处,滑坡位于斜坡中下部,斜坡结构类型为顺层斜坡,坡面形态呈凸形,上陡下缓,呈倒三角状,坡向约为305°左右,坡度约30°~50°左右,坡体未见基岩出露。该滑坡错距约3m,滑向约45°,宽度约100m,长约70m,方量约12000m3,为牵引式覆盖层滑坡。滑体为第四系(Q)碎石土,结构松散。不良地质滑坡滑坡位于拟建公路K91+300左侧50m、K90+300左侧100m,滑坡位于斜坡中部,滑体三叠系边阳组泥质砂岩,岩体裂隙发育,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岩层的主要产状为278°∠80°。斜坡岩体主要受两组节理、裂隙的切割,其产状分别为L1:8°∠76、L2:131°∠45°,L1裂缝最大宽度达1~2cm,半充填,3条/m;L2裂缝可见宽度小于1cm,无充填,9条/m。斜坡结构类型为岩质斜坡,坡面形态呈凸形,坡向约为48°左右,坡度约50°~70°左右,宽度约10~20m,长约50~70m,方量约1200m3。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大桥:董当特大桥桥区属构造侵蚀-溶蚀低山地貌区,桥梁线位走向为245°,跨越坝王河,河谷宽约50~90m,切深100~150m。河谷呈“U”形。桥位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建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勘察工作量:共布置钻探21个,计1056.3m,高密度电法一条计1630m。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大桥305m跨径空腹钢构方案纵断面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大桥400m跨径斜拉桥方案1纵断面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大桥400m跨径斜拉桥方案2纵断面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大桥电法解释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邓家坨特大桥:桥梁在溶蚀槽谷内展布,槽谷呈“U”形,轴线地面高程一般748.9~829.1m,槽谷被开垦为梯坎状农田,北低南高,槽谷内覆盖薄层的含砾粉质粘土,厚度约0.5~3m。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桥区岩性变化不大,各岩性的力学性质差异较小,岩土体满足承载力要求,该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斜坡陡峭,坡脚滚石、落石较多,对桥梁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较适宜桥梁建设。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评价董当特长隧道:隧道穿越峰丛深洼地貌区,线路走向约252°,左线起讫里程为ZK64+870~ZK69+308,左幅全长4438m,最大埋深469.5m;右线起讫
本文标题:XX公路项目初步勘察外业验收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7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