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陈才兴【英文标题】CharacteristicsofandChallengestoLatin-AmericanEconomicIntegrationChenCai-xing(DepartmentofHistory,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作者简介】陈才兴(1940—),男,上海浦东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拉丁美洲政治、经济研究。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内容提要】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拉丁美洲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的新特点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它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在21世纪现代化建设中提供的启示。Globalizationofworldeconomyandintegrationofregionaleconomyareanimportantissueofinternationalconcern.Thisarticlefocus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andgrimchallengestoLatin-Americaneconomicintegrationagainst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ofworldeconomy.Italsodis-cusseswhatthedevelopingcountries,especiallyChinainhermodernizationinthe21[st]century,canlearnfromthisissue.【关键词】区域经济/拉美一体化/特征与挑战regionaleconomy/Latin-Americaneconomicintegration/characteristicsandchallenges[中图分类号]F11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89(2000)02-0050-07(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美国倡导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推动,拉美国家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复兴,并显现出了如下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搭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快车。本世纪60—70年代,在民族民主运动普遍高涨情况下,拉美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采取高保护“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发展战略同时,建立拉美国家间区域集团组织。其中心目标是通过地区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以摆脱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依赖。而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深入发展,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了近10年的拉美国家普遍感到有一种失落感,许多国家担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被排斥在外,特别是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深感在世界经济区域化过程中处境不利,产生“国际边缘化”的忧虑。在此情况下,拉美国家普遍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出口导向”的开放型市场经济改革,并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其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自由贸易的经济牵引力,搭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快车,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地位。因此拉美国家不仅把一体化过程作为扩大地区内相互贸易、培育本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而且还把拉美地区一体化与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实现世界自由贸易体制道路上的一个阶段。2.一体化加快了各国改革、调整和开放力度。拉美国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发展模式转换,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在结构性调整的时间、程度、规模和速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集团化组织和共同市场提出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务自由流动的计划,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和加快了一些国家开放和调整的力度。一些国家根据一体化组织的要求,逐渐取消阻碍发展的保护主义措施,采用较为灵活实用的合作机制,利用地区内部市场来扩大需求,进而带动国内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的国家把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实现本国生产改造和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各国按照发挥本国资源、劳动力优势和面向出口的原则,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有选择地发展,逐步形成本国优势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努力提高初级产品再加工程度,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同时,在金融、交通、通讯等部门加快改革和调整力度,以尽快同世界经济接轨。这种新型的地区合作模式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3.一体化激发了企业特别是私人部门的积极性。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以自由贸易和投资为中心,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作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内容,力图在贸易和生产两方面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以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同过去国家间采取互惠互利的一体化不同,现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公司积极参与一体化进程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力推动者,它们充分利用区域集团的便利条件和市场法则,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各国特点和利益及地区发展方向,实行跨国经营,出现了“拉美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它们提出短期奋斗目标,确定最急需合作发展部门和项目,从而使一体化真正与促进各国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发展联系起来,它们把地区市场作为一个低成本、低风险实验室,进行生产和加工方面的革新,再将革新成果投入外部竞争。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国家间的互补性,通过地区一体化扩大合作,利用扩大的地区市场作为增加竞争力和通向世界市场的桥梁。4.一体化以美洲地区为重点,发出了回到西半球的呼声。60至70年代,拉美国家曾因痛感对美国过度依赖给其经济发展造成的诸多不利,一度积极加强拉美国家间及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创建原料生产与出口国组织,联合起来维护民族权益,以抗衡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掠夺,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拉美国家受美洲大市场前景吸引及经济利益驱动,改变了过去同美国的对抗态度,再次把重点转向“地区主义”,发出了“回到西半球”的呼声。它们主张把地区的长远战略利益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响应美国提出的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并把发展同美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优先目标,都想通过与美国的合作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并通过自身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5.一体化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积极发展跨地区经济联系和合作。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以“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作指导,在以双边和小地区一体化为基础参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同时,积极发展跨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争取以集团形式重点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南方共同市场大力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打算在美洲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前与之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并吸收智利为成员国,把它作为其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桥梁。南方共同市场还呼吁WTO对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体制进行改革,同时以集团形式同发达国家谈判,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同北美、欧盟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整合关系。拉美和亚洲及非洲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已加入了OPEC组织。6.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互相交织在一起。90年代以来的拉美经济一体化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追求全地区一体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更注重发展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利益相一致的国家达成双边和小地区协议,把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共同市场作为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并以自由贸易为中心。合作形式逐渐向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方向发展,既有周边国家组成的安第斯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又有经济水平相近的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三国集团”,还有以大国为中心,吸纳周边小国的南方共同市场,以及同发达国家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拉美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集团组织。墨西哥既是北美自由区的成员国,又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和“三国集团”的成员国,它还和智利、哥斯达黎加等6国签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组成“多边自由贸易网”。南方共同市场还吸收智利和玻利维亚为其贸易伙伴国。预计到2001年,“从巴西的东北部到智利的太平洋沿岸建成一个产值超过1亿美元、日益壮大和开放的一体化市场”。[1](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深入发展,世界供求结构,国际分工格局及金融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这对开放式的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如下挑战:1.供求约束增加了拉美一体化进程中外贸和结构调整的难度。二次大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发达国家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进行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将一些传统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它们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发达国家市场所需要的传统产业的产品。这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供求关系基本上是均衡的。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的中国和东盟等国,拉美的大多数国家,以及原苏联及东欧地区的转型国家也都相继实行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大量低成本国家进入了国际分工和市场体系。而它们在产业结构与亚洲“四小龙”基本趋同,产品也都主要以发达国家为市场。这样,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纺织、食品、服装、机械、钢铁、建材,以及农、矿业初级产品出现了大量过剩。西方国家许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库存积压。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长周期变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世界市场的主导产品从制成品转向信息产品及高科技产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垄断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供不应求,而传统制造业的贸易条件由于发达国家进口大幅下降而更趋恶化。有经济学家估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80%的行业存在30%—40%的生产能力过剩,传统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明显萎缩。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情况下,东亚国家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呈现经济下滑和贸易萎缩,加剧了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加上亚洲一些国家货币贬值,使它们的商品出口价格显著下降。这不仅使拉美国家出口受阻,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的市场。而且,拉美各国经济恢复增长而造成的不仅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拉美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这意味着要素禀赋与比较利益的改变。这更使拉美传统工业品出口雪上加霜。面对商品过剩的压力,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利用贸易配额、严格检疫制度及以环保为由树起的绿色贸易壁垒给拉美外贸增加困难。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拉美外贸出口下降。据统计,1992—1998年,拉美主要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从欧盟进口增加了200%以上,而向欧盟出口仅增加30%。这一切给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2.国际分工格局逆转给拉美一体化进程造成了双重压力。90年代以来,知识取代物质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主导产业,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及就业结构和社会也都产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在计算机软件,尤其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上取得的巨大突破,以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领路人,并把日本和西欧各国远远甩在后面,从而使它们之间的国际分工由水平化向垂直化的转变。而广大新兴工业化国家急起直追,大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全力追赶发达国家,使它们与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由垂直化向水平化方向转化。拉美地区内部分工则日益显现扁平化趋势。这样,拉美国家在开放性一体化进程中,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如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世界性生产过剩的日益严重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大变化,以超巨型跨国公司为主要角色的世界性经济竞争将变得空前激烈和尖锐化。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将在全球化旗帜下,为本国垄断资本征服世界而向拉美国家主权发出猛烈挑战。同时,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向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化的趋势,经济产品中劳动力成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这意味着现代经济的竞争已
本文标题: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3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