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总承包模式背景及意义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设项目总承包在发达国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发展起来的,而在我过是作为政府推行的一项改革而出现的。《关于培养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广利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过建筑市场中项目总承包的全面开展。《指导意见》对于我过开展建设项目总承包的模式做出了界定,并且对我过目前的建筑企业向项目总承包企业转变的途径提出了合理的意见。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行建设项目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但就近阶段情况而言,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培养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来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改革开放30年时间,我国房屋建筑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温的背景下,巨大的竞争压力催生了房建市场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可以说我国房屋建筑在施工技术上已经是成熟的,需要的就是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而EPC模式的优势在于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由总承包商从一开始就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合理交叉和充分协调,由此降低管理与运行成本,提升投资效益。EPC工程总承包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工程建设管理主流模式之一。我国EPC总承包工程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在化工、石化等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EPC模式在房屋建筑领域却较少应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为EPC模式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我国现在投资规模日益壮大,对工程工期、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也要求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解决我国承包企业中管理水平落后的关键是科学的分析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了解国际通用模式的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找出适合我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这对于提高我国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我国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更快地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总承包模式背景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7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