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8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执教班级:704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在本模块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诗歌,并使用已有知识储备,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深度,读出个性学情分析本班学生49人。班里绝绝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基本没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和识字都不能实行,更别说写作文以及理解文言文了。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绝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准确。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了解古诗相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难点:使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二次修改意见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作业布置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环节一:读环节二:赏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表现。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表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环节三:悟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1、范读、生跟读。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3、找同学读,齐读。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资料补充:①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③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能够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PPT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激活求知欲整体感知1、激活求知欲——朗诵一遍之后问: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转)读懂了,那编课本的编辑们还要我们学习它什么呢?请回答!大家课前读过这首诗吗?有没有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问这首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学吗?2、(再次峰回路转)李白是个开朗豪放的诗人,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中,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很开朗豪放的诗人。可《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却是一种压抑且挥之不去的绵绵思乡之情,这与他的豁达性格是不是很矛盾?答:不矛盾!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虽是孤独而幽思不绝,但读起来却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风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个性。二、走近作者请同学说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师:酒和诗是李白一生的最爱,人说“太白十诗九月”,同学们知道哪些李白写月的诗?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三、学习《春夜洛城闻笛》1、找生试读,学生评价。2、了解写作背景3、听配乐朗读4、自由读。5、了解诗意。6、赏析诗歌。(这些提问,让整堂课有了一个角度和制高点)深入研读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1)“暗飞声”中“暗”如何理解?(2)“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6、再创作,改写成散文。7、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板书设计:《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子》李白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背诵诗歌备注:1、以上模板仅供参考。2、学校可按《规范指引》中的要求自行设计文本式教学设计模板。3、原创教学设计可不设二次修改栏目。4、实验等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样式可参照新授课教学设计模板编制。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4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