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6、《别了,不列颠尼亚》
“东方之珠”——香港!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征2.把握文中的四个场景,体会特写的作用。3.了解背景知识介绍在文章中的作用写作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体裁简介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字落实旗帜(zhì)掩映(yìng)瞩目(zhǔ)冉冉升起(rǎn)凝重(níng)课堂讨论、课文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香港回归。喜悦与自豪。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文中一共写了四个特定场景时间事件象征意义6月30日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离府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6月30日晚6时15分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子夜时分中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离港课堂讨论、课文分析特写的场景是作者随意选取的吗?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选取的场景要具有典型意义(代表性)。课堂讨论、课文分析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了什么。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国旗和港督旗的升降。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天,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落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主权的庄严和喜悦的心情。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来”号离开,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这里讽刺,没有谩骂,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课堂讨论、课文分析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丰富的内涵。理解标题的含义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历史上的一段耻辱终被雪洗。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别了”委婉的语气中略有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标题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感情。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
本文标题:6、《别了,不列颠尼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5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