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再别康桥徐志摩株洲市九方中学谭德华制作徐志摩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追求灵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写作背景介绍: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再别康桥徐志摩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看,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请划分并概括层意.1、悄悄来到,悄悄离开——哀愁2、无限眷恋,无限深情——欢喜3、离别前夜,满心惆怅——低落4、再表离愁,呼应开头——哀愁层意情感具体理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第一层:1、三个“轻轻”有何作用?2、“云彩”这里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怕打扰康桥的静美,表现难舍难分的离情,也表现飘然而去的形象,跳跃的节奏。指康桥。不说康桥而说“云彩”,意在表现康桥的美丽,意象新颖独特。3、寄托了怎样的感情?第二层:1、描写了哪些意象?2、运用了什么手法?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树—新娘比喻,柳树的美丽,喜爱之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招摇拟人,吸引力,眷恋,融入自然,物我一体。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清潭—虹比喻,景物倒映,像虹,潭水的美。梦—理想:比喻。潭边流连忘返理想萦绕心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追求比喻,追求自由,崇拜大自然,物我一体,感情达到高潮。柳树—新娘:比喻,柳树的美丽,喜爱之情。青荇—招摇:拟人,吸引力,眷恋,融入大自然。清潭—彩虹:比喻,景物倒映,像虹,潭水清澈,潭边飞梦。寻梦—追求:比喻,追求自由,崇拜大自然,物我一体,感情达到高潮。第二层:富有特色的意象、欢快的气氛、热烈的情感结合在一起,造成一个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相融合的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第三层:写笙箫与夏虫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表现感情的的低落,寄情于物。第四层:1、这一层是不是只是重复?有没有其他作用?本段在内容上有递进作用,进一步表现离愁,不愿离去但不得不离去。2、“云彩”本来就不能带走,而为什么还说“不带走……”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再别康桥徐志摩
本文标题:再 别 康 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5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