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影响武汉经济发展因素
影响武汉经济发展的因素讨论成员:陈明昶张洁荣张琦郭巨浪刘悟辰高峡余俊涂革民目录城市圈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软环境亟待改善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硬环境还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产业升级进程缓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滞后武汉与外省的对比一线城市(核心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5线城市(过渡型):成都、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大连、武汉、苏州、南京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位居全国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最近20多年以来,广州、深圳等城市迅速崛起,武汉却逐渐落寞。经济总量上,武汉仅相当于上海的1/3、北京的1/2;工业产值上,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中,武汉仅仅位列14位;在城市竞争力相关排名中,武汉也跌出十名之外。2011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90.66亿元,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仅名列第14位2011年武汉GDP总量为6756.20亿元,相当于上海的35.2%、北京的42.2%、广州的54.9%、天津的60.4%、重庆的67.5%。武汉与外省的对比一、创新能力不够,经济发展滞后•1979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宣布“敞开国门”,对外开放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几年工夫,这个仅有103家个体商户的窄小街巷,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1992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武汉“两通”起飞战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一个城市拥有4家上市商业公司,全国绝无仅有。武汉“两通”达到鼎盛时期。创新能力不够,经济发展滞后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率仅为21%,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为广州二成,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15%。产业技术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内生性的,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5%左右,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较少,武汉市大中型企业平均每家年申请专利1.95件,其中发明专利0.79件,分别是广东的44.5%和23%。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武汉市部属高校拥有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市场需求产品的不到6%。武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仅为0.131,而深圳是0.455、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0.842、北京是1.000《2012创新武汉报告》指出:武汉最缺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现行评价城市科技竞争力的主要要素包括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其中创新转化能力是科技竞争力的实现形式,直接表现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据中国54个大中型城市2002—2011年科技竞争力排序,武汉列第9位。二、产业结构调整不快,产业升级进程缓慢1.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又相对偏低。2.工业发展对传统产业依赖性较强。传统经济比重重,新型经济比重轻,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差距甚远。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自主技术创新水平偏低。3.产品附加值率低,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制造企业处于价值分配链条的附属地位,产品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总体上依然是一般产品、中低档产品、初级产品多,优质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配套协作少,分工协作程度低,大中小企业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专业化与分工协作关系。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突出1、耕地资源相对欠缺。武汉市人均耕地面积0.68亩,不仅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59亩的一半,而且还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0.8亩的最低警戒线。2、“节能减排”压力大。能源消耗大,绿色制造水平低。3、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因房地产开发过度,填湖造房之事时有发生,中心城区湖泊仅剩38个。如图:汤孙湖水质的发展四、城市圈内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差距。武汉城市圈呈现“头重、脚轻、腰杆不硬”的格局。城市圈中有黄冈、咸宁,孝感、天门,潜江等以农业为主的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过大。城市圈的发展必须建立城市圈的次中心,梯次发展、梯次转移产业链,如中原城市群的洛阳、长株潭的株洲和湘潭。数据显示,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99.08亿元和15908亿元,均远高于武汉城市圈的11859.60亿元。武汉城市圈要把生产向周边城市转移,把产业向次中心城市延伸,利用各城市的资源禀赋,错位发展,承接武汉主中心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市圈的平衡协调快速发展。五、软环境亟待改善1、政府办事程序多、效率低软环境亟待改善2、武汉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武汉人外号“九头鸟”,贬义居多,欺生狡诈,导致外地人不敢也不愿同武汉人打交道,不原到武汉来发展。软环境亟待改善3、人力资本不重视,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孔雀东南飞”现象,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奔向东南沿海地区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在武汉高校毕业生中,每年有99%的博士,96%的硕士和89%的本科生流向市属以外的单位。根据省人事厅抽样调查显示,最近5年全省高、中级职务人才的流失分别是引进的6.45倍和4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骨干力量因此而减少了50%。六、硬环境还需加强1、基础设施1)“筑巢引凤”工作: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武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园区规划问题(汉正街、汉口北等)2)机场利用率低下:一个地区机场吞吐量是衡量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2009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落后武汉天河机场一个位次,到了2010年底,天河机场最终还是失守中部第一,让位黄花机场,黄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万人,天河机场完成1165万人,2011年截止10月底,黄花机场本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09万人,天河机场完成1043万人。六、硬环境还需加强2、交通拥堵:武汉像个大工地(5000余处)七、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1、政府推进力度不够2、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3、城乡差别依然明显3、新农村建设政策缺乏连续性柏泉农民还建新区柏泉现代农业示范园慈惠石榴红村•
本文标题:影响武汉经济发展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5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