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职业女性一下班,就会脱下工作服,换上休闲服。在日常生活中,职业女性的着装常常存在一种内在的冲突,因为她们常常被要求在上班的时候穿与职业角色相一致的服装。例如,女医生上班要穿白大褂,女营业员要穿营业场所规定的统一款式的服装,公检法系统的女公务员要穿各自统一配制的服装,女律师上班要穿稳重端庄的服装,等等。可是,在许多职业女性看来,职业装显得太死板、太单调、太严肃、太没有女人味了。因此,一到休闲时间,她们便会换上自己中意的服装,尽情表现自己的女性之美。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重角色。例如,一个人既是丈夫的妻子(角色1),又是孩子的母亲(角色2),也是公司的职员(角色3),还可以是商店的消费者(角色4),有时候也会是某个医院的病人(角色5),等等。总之,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角色也不同。但是,各种角色的性质,却是不一样的。从功能主义角度看,依其性质,角色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工具性的,一类是情感性或表达性的。例如,“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是工具性角色,而“妻子”则是一个情感性角色。就两性来说,“男性”属于工具性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被归类到情感性或表达性角色。所有这些角色,都是约定俗成的,因而可以看成是制度性角色。就职业女性来说,她们身兼工具性角色(职业)和表达性角色(女性)于一体。但是,这两种角色,却常常是冲突的。例如,作为母亲,女人是母爱的情感表达者(表达性角色),可是,这种角色却常常被其职业角色(工具性角色)所压制。因此,女性常常在两重角色中来回穿梭,疲于奔命。不同的制度性角色,服从不同的规范。如果说,服装是制度性角色的扮演方式,那么,很显然,服装在扮演工具性角色(职业)和扮演表达性角色(女性)的时候,遵从了不同的规范。上班服是职业角色的扮演方式。它服从的是职业形象的要求和规定,常常难以满足女性的表达性需要。这种需要,往往只有在下班以后才可以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女性的爱美之心,往往只能借助职业装以外的服装来体现。面对职业服装的工具性与女性服装的表达性之间的冲突,不同的女性,有着不同的态度。第一类职业女性不满于职业装对女性气质的压抑,千方百计对职业装进行某种形式的改造,要求职业装也要具备表达女性气质的功能。例如,将职业装的腰改小,以凸显女性的线条(表达性需要)。不仅如此,她们在下班以后,有着强烈的补偿冲动,借助表达性服装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表现需求。第二类职业女性则把服装的工具性看得比表达性更重,认为女性的表达性要服从职业的需求。这一类女性通常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独立性格,并把事业成功看作是女性自立的基础。对她们来说,职业装不但上班可以穿,而且下班也可以穿,没有必要刻意凸显和表现女性的自然特点。第三类职业女性则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她们既不会对职业装不满,也有借助其他服装进行表达的需求。但是,在她们那里,职业装和表达性服装是有时间边界的,二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工作和休闲),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职业女性身上的工具性服装与表达性服装的对立,也同年龄有密切关系。越是年轻的女性,越有表现自己的女性气质的愿望,因此赋予服装的表达性功能就越强,对工具性服装的抵触可能就越大。相反,年龄越大的女性,借助服装来表达女性气质的愿望相对来说就越小,因而对工具性服装的抵触可能就越小。职业女性身上的工具性服装与表达性服装的对立,还同职业的性质相关。一般来说,职业有“前台”和“后台”、“交往性”和“独立性”等等的区分。那些需要接触顾客的职业角色,例如餐馆和酒店的服务员、飞机上的空姐、医院的护士、公司的秘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等,就属于“前台”和“交往性”(与顾客的交往互动)的职业。由于这些职业角色事关公司或企业的形象,因而往往要求职员着统一的职业装,同时着装管理也比较严格。而那些在“后台”或“独立性”的职业,职业装的要求就相对比较简单。当然,“后台”的职业角色是否要求穿统一的职业装,不同的企业和工作场所,有着不同的规定。例如,在星级酒店,即使是“后台”的清洁工和厨师,也要求身穿统一的职业装。由上可见,服装消费行为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性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行为。服装是制度性角色的扮演道具,而人们为了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得不频繁地根据角色的需要来更换服装。正如社会学家戈夫曼所说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则是其中的演员。借助于服装,我们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人生戏剧。但这种扮演却未必是随心所欲的,因为人们常常受到“社会脚本”(如工具性规范)的约束。(实习编辑:卢晓平)女士服饰消费大撒手(消费心理)孙敏今天的女人们确实幸福多了,她们不但要美,要品位,更要高兴。只要她们喜欢,她们愿意,就可以大大方方、大把大把地花钱买服饰,连眼睛都不眨,人们称其为“感情消费”。“感情消费”一词,可以说是对现代服饰消费的典型概括,其种种心态表现如下:情绪消费情绪消费,差不多是现代都市人的一大病症,女性尤重。正如男人有烟,喜、怒、哀、乐皆成抽烟的理由一样,女人高兴时,购衣以志喜;不高兴时,购衣以化忧。台湾著名的中兴百货,有一句著名的宣传语:“哭是没有用的,不如唱歌!”简直是直指女人心底:“你难过了,就来逛逛吧,保证开心满意而归!”有时候,也会经不住商家别有用心(或真心实意)地夸奖自己的身段好、气质好,情不自禁地飘飘然掏钱,全不顾什么价钱,什么“穿衣的商值”(即一件衣服的价格除以穿的次数)。再说漂亮的衣服真是千千万,走进任何一个商场,都真的“总有一款适合您”(岂此一款),您就攒足了劲吧,一不留神保证满载而归!价格消费购买者最大的满意,是来自“价钱”,有的贪便宜,有的求昂贵,真是各有所好。君不见众多商家大打折扣战,一年四季,凡能逮着个节假日,即便是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这与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洋人的节日也不放过,亮出“全场八折”的动人标牌。有一些店家把“打折促销”定为不变的方针,永远都有打折货,这正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贪便宜的心理。意志不坚强的人,一遇“甩卖”、“清仓”的字眼,便会心头一热,两眼放光,还会大方地想着:“穿不了送人也行”,来给自己鼓气;即使送不了人,放着也不要紧,反正便宜,跟捡来的一样。价格族的另一类型,是“非贵不买”。她们对“便宜没好货”的真理深信不疑,绝非自愿挨宰,而是认定了世界上没有价廉物美的东西。再好的衣服只要价低,就肯定不买,以免有失身份;即使买了回去,也大都不是善待,或扔在一边,或转移他乡。名牌消费名牌之所以是名牌,就像流行之所以是流行一样,有它坚不可摧的道理,于是也就有了它无坚不摧的气概。你就是买不起,也会暗自折服。有了名(或象征名牌的Logo),那质量、那品位、那实力与身价都不言而喻了。谁会在乎谁是名牌的奴隶呢?哪怕是假冒的也好。于是惯于标榜人前的世家富豪急于显耀自己,以及眼光尚差一截子的新贵及日理万机又需体面出场的白领人儿,都把目光定格在名牌身上。那些崇拜名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中低收入者,只好伺机以购,买打折的名牌是此类人的共同心愿。名牌如此有威望,引无数儿女竞折腰。趋时消费趋时消费,也就是赶时髦。中国名模瞿颖曾对记者坦言:“什么时髦穿什么。”模特儿无疑就是时髦的象征,时髦的代言人。在今天,大概已不再会有人拿“流行性感冒也流行,可它并不好”之类的腔调来攻击时髦和流行的服饰了。能流行开来的服饰,必定有它的理由吧。而女人们,绝不需要等到把这些理由论证清楚,早已在街头掀起了巴黎或纽约预告过的流行风暴了。谁都知道,时髦经不起时间考验,但有谁又能否认昙花一现就不是美了呢?时髦构成了时代风景,构成了都市显性的文化景观,也构成了我们多年以后追忆的坐标。今年流行“小一号”服装,那些骨骼高大、体型壮实、肥胖的女人们,也争相紧箍胴体或争露赘赘焉的肚皮,这未免有煞风景,所以说一切流行都是以竞相仿效而告终的。惟美消费就像大浪淘沙一样,在我们的都市里,也确实能遇上个把绝代佳人。男人们称她们为“精品”、“绝品”、“极品”。这些“品人儿”绝对能让你如醉如痴。她们的着装既没名牌的印迹,也无时髦的标志,即使有,你也不会察觉到。这种美仿佛能跨越时空,超越种族,使人联想到以往所知道的一切神话、童话中的美人以及真有其人的历史美人。你若仔细观察,她们也不是那种增一分则胖、减一分则瘦的理想佳人,但她们确实是对服饰的美很有悟性,很有眼光,很有品位,善于把自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通过服饰表现出来,使固有的缺陷变得微不足道,或者把它变成一种个人化的东西,愈发让人觉得魅力无穷。她们绝不会滥买衣服,购买任何一件衣服都会三思而行,价格、品牌、时髦、情绪……这些东西都不会左右她们那惟美的追求,即使精明狡诈的商人,也难骗到她们的钱。因为她们只坚持一点,任何一件衣服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放弃,别人就拿她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所有的女士都像这样购衣打扮,满大街都是如诗如画的女人,甚至骑车买菜时也给你千古佳人或欧洲田园少女或少妇的感觉,似乎这世界又未免单调了些。再说如果所有的女士都那样万无一失、淘金般地买衣,服装工业也就很难蓬勃兴旺了。还是那句话,你愿意怎么买就怎么买吧,也许这才是现代人服装感情消费的真正含义。《市场报》(19980325五版)女性消费心理“芙蓉不及美人妆,水风殿来珠翠香”,英蓉指荷花,美人的衣裳连荷花都自叹弗如,可见其美丽之极。爱美是人之天性,女性的爱美心理远比男性强烈,无怪乎许多服装设计师都绞尽脑汁在女性服装上下功夫,大多市场也对女性消费品极其青睐。无论是服装店、金银珠宝行,尽管其中不乏男性的身影,但是仔细观察大多数只是作为一名陪衬者的身份出现。由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对消费观念男女有巨大区别,一般男性消费行为:1.购买物品的主动性:男性在购买商品时,具有更多的理智性和自信心,在商店里若看到自己及家庭所需要的物品时,他只需略加踌躇就能决定购买与否,购买之后,也极少有后悔的表现。2.购买物品的迅速性:男性一般多不愿逛商店,更不愿多在柜台前花费时间挑选商品,接待男顾客比女顾客往往省时又省力。3.购买商品的独立性:男性购买商品较少受他人影响,显示其主动性,不太需要依赖别人的决断。4.购买动机的不强烈性:在家庭生活中,男性操持家务一般不如女性那样周到,他们很少把眼光放到了解市场动态上,对日常用品,直到需要时,才临时购买,动机不强烈。然而,现代社会女性消费范围日益广泛,女性的购买力明显多于男性,研究资料表明家庭消费品的购买,女性占54%以上,因此,任何;个经营者都不会对女性消费市场的变化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那么女性的消费心理有哪些特点呢?1.强烈的购买动机:一般而言,女性的购买动机比男性强烈,表现在:女性料理家务相对较多,家庭观念强,多半主管家政,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庭的衣食住行考虑得比男性多,购买频繁,市场信息掌握得多。在一般家庭中,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小商品的购买,女性具有较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2.暗示心理:女性在情感上比较容易受暗示,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也容易被旁人的议论所左右,尽管是自己所喜爱的商品,若很少有人问津,她往往也要打退堂鼓,在拿不定主意时,同样的一句话,营业员的一个眼神,暗示往往对女性购买与否起很大作用。例如:许多人抢购某种商品,她也参加抢购,女友说某种上衣不好看,她也放弃购买;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张时,女性的购买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信性比男性差,尽管许多女性热衷于购买,但在购物时犹豫不定,购买之后也易后悔。3.注重直观和情感:女性购买行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她们的购买行为受直观感觉和情感影响很大。色彩鲜明的商品广告和包装精致的外观设计容易引起女性的好感,激起他们强烈的购买欲望,使她们产生冲动性的和诱发性的购买行为。在商品销售时,如能以夫妻、母子情加以开导,其促销效果往往比直接的正面宣传更有效。如:“你买下这件西服,你丈夫穿起来一定显得英俊、漂亮”;“你孩子穿上这双鞋,保准谁见了谁喜欢”,这些开导,极易引起女性的购买欲望。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移情作用”,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情感空间中,感受他人正在感受的情绪。女性更易被说服,更难拒绝别人的献媚与讨好。4.求实心理:某些已婚女性,求实心理较突出,购买物品时,经济实惠
本文标题:女性服装消费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