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1、菌斑的控制2、预防性口服抗生素3、一周撤线4、术后六周内不得探查牙周袋术后的组织愈合1、愈合过程24小时内龈瓣与骨面之间由血凝块连接1-3天上皮爬行到龈缘并达到牙面1周结合上皮形成并附着于根面2周胶原纤维开始形成3-4周上皮和结缔组织重建完成2、愈合方式(1)龈缘位置向根方移动,牙根暴露(2)炎症消退,探诊深度减少(3)长结合上皮(longjunctionalepithelium)愈合(4)新附着(newattachment)第三节牙周手术的种类•1.切除性手术:•主要目的是将病变的牙龈组织和“坏死”的牙槽骨切除。如牙龈切除术等。•2.重建性手术:主要目的是使牙周袋变浅,使牙龈和牙槽骨重建生理外形,有利于菌斑的控制。如翻瓣术等。•3.再生性手术:目的是促进牙根表面形成新的牙骨质,其中有功能性排列的牙周膜主纤维附着,病与新生的牙槽骨项连接形成新的牙周附着。如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等。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常规的手术治疗后,临床上虽然可见牙周袋变浅,X片上也可见牙槽骨的新生,但组织学上发现牙周袋的变浅是由于长上皮与根面结合,新形成的牙槽骨与根面之间的胶原纤维与根面平行,而不是呈功能性排列的主纤维束。也就是说,经常规手术治疗后,病变组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修复(repair),而不是再生(regeneration)。•研究表明,牙周手术后,牙周组织的愈合过程和类型取决于首先占据根面的组织细胞来源。牙龈上皮细胞先附着于根面,结果形成长结合上皮;如果是牙龈的结缔组织先附着在根面,则可导致牙根吸收;而只有来源于牙周膜内的未分化细胞先达到牙根面,才能实现牙周组织的新生和新附着的形成。•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也称为膜诱导再生术)基于三个原理:•1.采用生物相容性的屏障膜覆盖在损伤区的表面,隔离牙龈瓣,以阻止龈上皮快速根方生长形成长结合上皮,并防止牙龈结缔组织接触根面;•2.在生物膜和牙根面之间形成一楔状间隙,为新牙周组织形成提供物理空间。•3.保护血凝快。•大量的研究表明GTR能一定程度上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生物膜的种类]•一般分为不溶性膜和可溶性膜。•不溶性膜在机体内不被溶解,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将膜取出(一般在术后6~8周)。主要材料是聚四氟乙烯(e-PTFE),•可溶性膜可在机体内溶解,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主要材料有聚合胶原膜、聚乳酸膜等。•二者各有优缺点。[适应症]•1.垂直性吸收形成的骨下袋,三壁袋和二壁袋的效果好,一壁袋的效果最差;•2.根分叉病变,2度效果最好。•3.涉及唇面的牙龈退缩,邻面无牙槽骨吸收且龈乳头完好者。[非适应症]•1.口腔卫生不良者•2.吸烟者•3.口腔内其余牙的牙周炎未经治疗。[手术方法]•1.常规消毒,麻醉;•2.从龈缘处作内斜切口,向术区两侧延伸1-2颗牙处作垂直切口。翻开全厚瓣。•3.根面平整:•根面处里剂:•1)50%枸橼酸:枸橼酸小棉球贴敷根面2-3分钟,生理盐水冲洗根面。这样可使Sharpey纤维末断暴露,也可除去表面的玷污层。•2)纤维连接蛋白:是成纤维细胞附着于牙面所必须的物质。••3)四环素:据报到有类似于纤维连接蛋白同样的作用。•4)各种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碱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釉质基质蛋白等。•4.修剪生物膜:至于牙根和牙槽骨表面,完全覆盖骨缺损区,膜的上缘位于釉牙骨质界,下缘和周边覆盖骨面2-3mm,固定。膜的固定和维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5.龈瓣复位,悬吊缝合:龈瓣应完全覆盖手术区和瓣膜。•6.一周后复诊,4-6周折线:口服抗生素和用洗必汰漱口。•7.取膜:术后1.5月取膜,6个月内不作牙周探查,以免干扰组织愈合和重建。第七节根分叉区病变的手术治疗•一、根分叉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二、截根术•将患根分叉病变的多根牙中破坏最严重的一或两个牙根截除,消灭分叉区病变,同时保留牙冠和其余的牙根,继续行使功能。常用于磨牙的Ⅲ度或Ⅳ度根分叉病变。•(一)适应证•1.多根牙的某一个或两个根(上颌磨牙)的牙周组织破坏严重,且有Ⅲ度或Ⅳ度根分叉病变,而其余牙根病情较轻,牙齿松动不明显者。•2.磨牙的一个根发生纵裂或横折,而其他根完好者。•3.磨牙的一个根有严重的根尖病变,根管不通或器械折断不能取出,影响根尖病变的治愈者。•4.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有一根明显受累,患牙可以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三、分根术四、牙半切除术
本文标题:牙周手术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5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