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癌病一、概说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二、沿革:1、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2、《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3、《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4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5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关病症的中医理论与实践。6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2)、清·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7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1)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2)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3)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8.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三、讨论范围:目前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节着重介绍脑瘤、肺癌、大肠癌、肾癌和膀胱癌。此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与积聚、噎嗝、胃痛、瘿病等病证有关,可适当参考。四、病因病机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一)、病因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毒,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1.六淫邪毒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入侵,若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久则可形成结块。2、七情怫郁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3.饮食失调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4.宿有旧疾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罹患癌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久病体衰,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人,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瘀滞,结而成块。(二)、病机癌病的形成虽有上述多种因素,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多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故以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实证为主。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益深重。不同的癌病其病机上又各有特点。脑瘤的本虚以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以痰浊、瘀血、风毒多见;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以气阻、瘀血、痰浊多见;大肠癌的本虚则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标实以湿热、瘀毒多见;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癌病位在肾和膀胱。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故上述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五、诊查要点:【脑瘤】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者最多。一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根据脑瘤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脑瘤的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呕吐”等病证中。(一)诊断依据1.患者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2.随脑组织受损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局部症状,有助于定位诊断。如大脑额叶前部肿瘤可见精神障碍,出现性格改变,进行性痴呆,癫痫发作等;额下回后部肿瘤可出现运动性失语;额叶后部中央前回运动区受压则产生对侧偏瘫。大脑顶叶部肿瘤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定位和感觉区别的能力消失。大脑颞叶部肿瘤则以听觉障碍为主。大脑枕叶部肿瘤定位征为视野缺损。胼胝体部肿瘤精神症状明显。中脑部肿瘤早期易出现脑积水,而发生头痛、视乳头水肿及呕吐等。小脑部肿瘤以运动失调为特征。桥脑部肿瘤则以交叉性偏瘫、交叉性感觉麻木及眼球垂直性震颤与眼外展麻痹为特征。(二)病证鉴别1.脑瘤与脑血管疾病部分脑瘤患者可见颅内压增高、偏瘫,应注意与脑血管疾病相鉴别。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多突然出现昏迷,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偏瘫。CT、MRI有助于鉴别。2.脑瘤与痛痫脑瘤患者可以有症状性癫痫,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和其它局灶性症状(如精神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持续存在。原发性癫痫通常缺少局灶性脑症状,发作过后多无明显症状。CT、MRI有助于鉴别。(三)相关检查CT、MRI探查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是目前诊断脑瘤的主要手段。【肺癌】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上升特别快,男女两性发病比例逐步缩小(约为2:1)。5年生存率约为8%—13%。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肺癌的论述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病证中。(一)诊断依据1.近期发生的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愈,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气急、发热,或伴消瘦、疲乏等。2.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二)病证鉴别1.肺痛与肺痨肺痨与肺癌均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两者很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肺痨多发生于青壮年,而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部分肺痨患者的已愈合的结核病灶所引起的肺部瘢痕可恶变为肺癌。肺痨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病情无好转。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两者的鉴别。2.肺痛与肺痈肺痈患者也可有发热、咳嗽、咯痰的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典型的肺痈是急性发病,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带血,伴有胸痛;肺癌发病较缓,热势一般不高,呛咳,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伴见神疲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肺癌患者在感受外邪时,也可出现高热、咳嗽加剧等症,此时更应详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3.肺癌与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长达数年,反复发作,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以咳嗽、咯痰、喘息、胸部膨满为主症;肺癌则起病较为隐匿,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见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不难鉴别(三)相关检查1.胸部X线检查、CT、支气管碘油造影,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2.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阳性率在80%左右,多次检查阳性率可提高。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病变性质及作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方法。【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证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3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近年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医古籍有关大肠癌的论述散见于“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证中。(一)诊断依据凡30岁以上的患者有下列症状时需高度重视,考虑有大肠癌的可能:①近期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经一般治疗症状不缓解;②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②粪便带脓血、黏液或血便,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④结肠部位出现肿块;⑤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二)病证鉴别1.大肠癌与痢疾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要注意区别。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2.大肠癌与痔疾痔疾也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应注意区别。痔疾属外科疾病,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多因劳累、过食辛辣等而诱发或加重。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三)相关检查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钡灌肠X线检查、血清癌胚及肠癌相关抗原测定、直肠内超声扫描、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肾癌、膀胱癌】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腰痛、肿块、消瘦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多发。根据肾癌的起病及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肾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腰痛”等病证中。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热消瘦、恶病质等为主要
本文标题:中医内科学――癌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7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