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六章--画面形象造型
1第六章画面形象造型2造型广义:包括摄影创作的全过程,即构思造型、色彩影调造型、光线造型等。狭义:具体画面形象的艺术处理。三维→二维、镜头的纳光本领、胶片的宽容度、曝光偏差、后期制作等3第一节突现物体的立体感4立体感立体感是人的视觉对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物体占有三维空间与形状的感受。如何在画平面上真实的突现物体的立体感?5一、再现物体的多面面是由线移动所形成的痕迹,有长、宽却没有厚度。把物体的纵深线条和多面表现出来,物体就有了立体形状。纵深是突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条件,多面是立体形象的命脉。6一、再现物体的多面与以下拍摄条件有关:拍摄方向:斜侧面拍摄好于正面或侧面拍摄。拍摄高度:仰、俯拍摄好于平拍,斜侧面的仰、俯拍摄又比正面的仰、俯拍摄立体感强。拍摄距离:距离越近立体感越强。摄影镜头的长短焦距:标准或短焦距镜头好于长短焦距镜头。7二、光线与物体的立体结构光线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主要手段。光线能形成物体的立体结构,在物体表面产生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8二、光线与物体的立体结构常用光线的比较:顺光照明和阴天的散射光照明不合适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侧光和斜侧光照明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一种最佳照明形式。利用辅助光人为控制物体表面的反差大小,将反差限定在宽容度范围之内。顶光或逆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9三、背景影调对物体立体感的影响物体立体感形状的完美表现同背景的合理衬映有很大关系。在画面的构图中要尽量形成、拉开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视觉对比和影调对比。亮物-暗背景暗物-亮背景暗物、暗背景时要钩亮边10第二节再现物体表面质感11质感对物体表面材料结构性质或质地的视觉感受。怎样表现好质感?12一、光线的描绘与刻画物体表面质感的表现关键是用光,要根据不同物质的表面结构来运用光线。不同外表属性的物体可分为:粗糙的表面结构、光滑的表面结构、透明物体及镜面的表面结构。13粗糙的表面结构特点是凹凸不平,对投射来的光线呈漫反射状态,表面亮度比较均匀。用侧光照明比较适宜,能是表面细微的起伏部分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层次。14光滑的表面结构物品对投射来的光线呈现混合反射,表面有柔和的闪光。最好用散射光,并注意选择能见其闪光的位置,不要避开它,尽量使画面亮暗间距控制在宽容度允许的范围之内。15透明物体用侧逆光照明,使光线穿过透明体,以突出透明的特点;物体本身的折射作用形成许多亮度不均的亮斑,也有助于表现透明特点。用正面的补助光再现物体的正面质感。16镜面的表面结构物体对投射来的光线呈现单向反射,物体局部产生亮度极高的亮斑,相比之下暗的部分亮度很低,两者构成悬殊的反差与亮暗间距。用十分柔和的散射光线。17二、技术条件的保证要确定准确的曝光。曝光对画面质感的影响:第一,准确的曝光能把表现重点告诉观众;第二,曝光能最有效且细致的交待物体的影纹层次和质感,充分利用胶片或磁带的宽容度;第三,曝光能保证主要部位质感层次的体现。18二、技术条件的保证慎用相机上的自动曝光程序和摄像机上的自动光圈。拍摄距离和不同焦距镜头运用对物体表面结构特点的再现也有影响(距离近、长焦距有利)。19第三节伸展画面的纵向空间20对透视规律的了解、掌握是画面展现空间的关键。透视规律大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形体透视(摄影中常称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21一、线条透视规律:从视点(观众的眼睛)观察景物,远近不同则形状大小不同。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在视点上看过去,向中间主点(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聚焦。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越模糊。22给画面带来影响的因素拍摄方向与高度对画面线条透视的影响。拍摄距离对画面线条透视的影响。镜头焦距长短对画面线条透视的影响。有目的的运用一些前景,也能有效的增强画面空间透视效果。23二、空气透视空气透视的现象与规律:离视点近的物体感觉暗而深,远的则淡而浅;物体距离人们的视点远近不同,色彩的明暗度及饱和度也就不同;物体的轮廓清晰度距人的视点远近也有不同;物体距离人的视点远近不同,明暗反差也会发生明显变化。24方法:注意光线照明条件和照明时间的选择;结构较暗的前景;利用多层、多重景物强化空间;利用物体虚实映衬,造成空间距离感;利用其它手段和技术条件,加强空气透视效果。如雾、滤色镜等;利用人工光线,构成影调的明暗配置。
本文标题:第六章--画面形象造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9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