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
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1-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卷2014.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下列能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图片是2.某政权“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句话评论的是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西欧庄园制D.英国君主制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关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自由民是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4.“公元前5到4世纪,他们表述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所说的美的概念,而且首先思索了政治自由的问题”。文中的“他们”当指A.希腊人B.埃及人C.罗马人D.巴比伦人5.考古显示,西周时期的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到了战国,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DACB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2-6.右图为西汉末年郡国形势图,黑色区域代表当时的封国。此图表明A.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B.王国对中央已不构成严重威胁C.郡县制暂时又让位给了分封制D.封国存在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7.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国务院”指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8.右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9.清代档案史料记载:“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吉利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此圣旨的撰拟者当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10.自秦汉至宋元,下列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变革总体趋势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中央权力的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1.一位学者主张:国家、民族、语言与文化应该互为一体,国家是民族的本体,每个民族都受到召唤,建立国家。这种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英法百年战争时B.宗教改革时C.中世纪城市复兴时D.德意志统一时12.“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新的时尚”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理性主义D.唯美主义13.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当是A.君主体制B.联邦体制C.共和制度D.立宪制度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3-14.孔子作《春秋》,不欲载之空言,主张通过具体史事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这一传统为后来史家所继承。这表明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A.求真求实B.批判现实C.鉴戒陶冶D.保存文化15.“从1850年至1873年,中国受到了其长久的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反叛,……其产生原因是以前的紧张局势产生的反叛同来自外国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力量的混合”。文中的“反叛”当指A.义和团B.太平天国C.革命军D.北洋军阀16.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统计: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一词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史料中出现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抛弃B.清政府对外部世界认识有进步C.清政府主动追随世界潮流D.清朝统治者内心依然唯我独尊17.一部记述近代英国社会的书中写道:“其乡绅之会,则各邑士民所推选者,议国大小事,每年征赋若干,大臣贤否,筹画藩属国事宜,斟酌邻国和战,变置律例,舌辩之士尽可详悉妥议奏闻,……”。其中的“乡绅”应指A.议员B.首相C.贵族D.资本家18.近代西方某场运动中首次出现了“左派、右派、女公民、公民的爱国心、嫌疑分子、断头台”等流行词汇。据此推断,这场运动应是A.英国革命B.独立战争C.法国革命D.十月革命19.我国历史上某宪法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以法院遵律司法”。这部宪法当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0.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粱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是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青年》21.在一场内战后,战胜阵营主张:各邦人民不仅是邦的公民,也是联邦公民;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法律程序”须由联邦政府制订。这场内战是A.光荣革命B.法国革命C.南北战争D.倒幕运动22.日本某历史著作提到:日本为了快速跨出南进步伐,控制南太平洋,声称不惜与这两国一战。文中的“两国”是A.美国与英国B.中国与苏联C.俄国与德国D.英国与荷兰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4-2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24.“此时此刻,为了自卫,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暂时携手,起来合作迎战,方才挽回了民主的一条小命”。文中“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携手迎战的是A.同盟国B.协约国C.法西斯D.恐怖主义25.1950年代初期,欧洲某城市中,一位住在英国占领区的居民,一大早先通过检哨站,到苏联占领区上班。下班后,经常要绕到美国占领区购买日常用品,然后搭电车回家。这个人最可能生活在A.维也纳B.华沙C.柏林D.布拉格26.一位政治人物呼吁:全国各党各派要放弃成见,停止内战及一切敌对行为;团结一致,抵御外侮,集中力量来奋斗救国。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在A.曾国藩对太平天国将领的招降公告B.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时的登基宣言C.九一八事变以后毛泽东的抗日声明D.抗战胜利后将介石对共产党的谈话27.下列口号中出现最早的是A.“扶清灭洋”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民主、团结、和平建国”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28.右图为国庆35周年(1984年10月1日)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的标语。这一标语表达了人们对A.结束文革的期待B.改革开放的拥护C.祖国统一的企盼D.市场经济的肯定29.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名称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30.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5-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选项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最主要目的是A.确保司法至上B.提高法官地位C.保障司法独立D.体现司法权威3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下列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爱朝廷即是爱国家B.不爱朝廷也可能是爱国家C.朝廷与国家并非一回事D.合法政府方能代表国家33.关于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出版的某历史著作提到:“肯尼迪赢了!苏联政府退让,同意拆除飞弹基地并移回苏联”。而1971出版的《赫鲁晓夫回忆录》写到:“我们告诉美国人我们同意拆除飞弹,前提是总统要保证不会入侵古巴。最后肯尼迪让步了。这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大胜利……”。两份资料对究竟谁是最后获胜方的看法不同。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两份资料中都呈现了美苏两国同意拆除飞弹的讯息B.两份资料没有相同的讯息,可见两份数据均为造假C.两份资料的论点不同,但都有他们各自论述的目的D.两份资料都对己方不利的事实采用刻意回避的态度3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似C.生活水平相似D.历史渊源紧密35.某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文中的核心观点是,新文化运动A.发掘出了传统文化的新亮点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肯定倡导白话文的历史作用D.是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36.宋人话本中的王安石变法(共12分)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6-(1)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3分)(2)你如何看待这段宋人话本中的王安石变法?(9分)37.“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共11分)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1)根据材料,指出英使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了哪些要求?(4分)(2)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所提要求的理由是什么?(4分)(3)有学者认为,双方的此次交涉是“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38.“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共14分)帕尔默在《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中写到:“要了解现代世界,必须从欧洲开始,因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在数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综合体,这是由欧洲及欧洲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构成的“文明世界”。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确实已存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叙述从16世纪至19世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
本文标题:2013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0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