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念
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念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背景国内教育考试改革教育考试的国际化60年代:终身教育7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80年代:跨文化教育90年代:全民教育90年代:全纳教育•人权观:教育是一种人权。•平等观: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民主观:积极参与。——对应于“学会生存”•课程与教学观: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不同需要,而不是不同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安排;强调群体,关注群体间的交流和理解,依靠群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人的问题。价值取向:主张教育要民主、平等,强调群体、合作,表明了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国际组织倡导和推行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测验(testing)和测量(measurement)20世纪30-50年代:以行为目标为中心的评价(evaluation)20世纪60-70年代:以判断为本质的评价(judgment)标准参照性考试CIPP模式应答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20世纪80年代:心理建构时期(assessment)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突出了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和多元评价技术。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多样化和区域化的社会全球化带动了相互依赖新格局教育考试与评价三个问题的思考1.目的2.内容3.方法目的PISA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开发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目的:通过一套能够测量教育结果的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和对各国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所取得的结果,来描述各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水平。评价的标准: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15岁)获得的完全参与社会所必须的知识能力的情况。《能力的界定与遴选:理论框架与概念基础》:三大关键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普通高考测量与评价的目的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十九)(高等教育)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质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对人才的培养(十一)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内容三大關鍵能力交互使用工具toengagewiththeworldActingautonomouslyInteractingindiversegroupse.g.Usinglanguage,symbolsandtextsInteractingwithinformationCapitalisingonthepotentialoftechnologiese.g.RelatingwelltoothersCo-operating,workinginteamsManagingandresolvingconflictse.g.ActingwithinthebiggerpictureLearningstrategiesTakingresponsibilityandunderstandingrightsandlimits分析、比较、对比、评价书面信息富于想象力的思考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有效的交流思想与观点PISA对于“素养”的定义评定、整理、整合、评价书面信息inorderto发展个体的知识和潜能,and个体参与社会并对社会做出贡献閱讀能力主要使用文章中的資訊理解文章的全部內容重視文章的特殊部分獨立的片斷資訊概略性理解檢索資訊理解內容的關連性建立詮釋引用外在的知識內容架構思考文章內容思考文章型式MathematicalliteracyinPISATherealworldThemathematicalWorldArealsituationAmodelofrealityAmathematicalmodelMathematicalresultsRealresultsUnderstanding,structuringandsimplifyingthesituationMakingtheproblemamenabletomathematicaltreatmentInterpretingthemathematicalresultsUsingrelevantmathematicaltoolstosolvetheproblemValidatingtheresults图1PISA2006科学素养评价框架[5]新课改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素养测评框架考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心理属性/心理特质内在的知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构念(construct)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素养测评的三维目标知识关于知识的定义,在社会科学界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权威性·同一性·确定性传统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差异性·不确定性·可能性现代知识的建构认知图示——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知识的获取途径同化:把外界信息纳入已有图示,使图示不断扩大。顺应: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示不能再同化新的信息,必须通过调整建立新的图示。知识与能力的对接知识的特征——建构主义知识的“主体性”——质疑和探究精神·差异性·可能性·不确定性知识的建构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例: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对知识主体性的表现例:2013天津卷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对知识主体性的表现在过去150年间,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排放了全球70%以上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后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英、德、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材料二2008年以来,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的高能耗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简称碳关税),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2009年,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既主动承诺节能减排,又反对征收碳关税。要求考生扩充其认知图示2012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邀请12位基层群众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他们中有教师、网络微博负责人、家政服务员和养猪专业户等。这表明,国务院贯彻了A.对人民负责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人民监督政府原则要求考生改变其认知图示的考查能力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包括获得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黄希庭例:中国的首都是A.上海B.北京C.天津D.广州例:中国首都的拼音首写字母是A.a~eB.f~jC.k~oD.p~uE.v~z识记再认:能够从长时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与当前呈现的信息进行比较,看其是否一致或相似。回忆:当被给予某个指令时,能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识记与理解例:2×3=A.2B.3C.5D.6例:下列能准确表示2×3的是A.XXXXXB.XXXXXXC.XXXXXXD.XXXXXX说明推理任务为什么当你拉起自行车胎打气筒的手柄时空气会进入打气筒?检修故障假定你拉上与压下自行车胎打气筒多次,但没有空气出来,出了什么毛病?重新设计你如何改进自行车胎打气筒,使之能更好地使用?预测能力如果增加打气筒的直径将会发生什么?终极能力目标及其解构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习观察能力理解社会的能力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操作目标设计的理论准备参与社会能力学习观察能力理解社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科思维特征要求教育与评价目标分类布鲁姆、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分类马扎诺的四大系统一致分类学OECD关键能力分类SOLO分类豪恩斯坦的行为整合统筹分类乔纳森的学习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梅里尔、肯普和兰达的学习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罗米索斯基的知能结构与策略适配分类观察与理解能力推演与分析能力决策与评价能力1.1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表达和转换经济信息。1.2揭示经济现象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1.3观察经济现象,发现经济问题2.1根据经济学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2.2比较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共性和差异2.3解释某经济现象或行为可能产生的原因2.4对某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推论2.5解释某经济行为或经济组织应遵循的一般经济规范(规则)2.6推论某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的动机或目的3.1根据某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思路3.2对某经济方案或经济观点提出置疑3.3对某经济现象或行为的重要性、有效性做出合理评价3.4根据经济常识的一般原理做出合理的经济行为选择参考资料:JCEE经济课程框架GEC经济课程目标香港经济课程目标台北经济课程目标经济学科能力界定美國的經濟教育協會(簡稱JECC)認為經濟學也必須教給高中生,而且最好採用經濟推理的方式。学生學習的重點在於:如何「思考」經濟問題?經濟推理模型(合理做決策)1.陳述問題或議題2.決定目標(個人或廣泛的社會目標)3.考慮可達到目標的各種途徑4.選擇了解此項問題所需要的經濟概念,使用這些經濟概念去評估每一項可供選擇途徑的優缺點。5.決定哪一個選擇,能幫助我們達到最重要的目標。以上的模型,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培養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當學生遇到經濟問題時,可以採用的思考方法。哲学理解力哲学解释力哲学反思力•概述哲学基本概念、原理•辨别相关哲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与材料信息(文字、数据、图表)对应的哲学概念•概括材料信息(文字、数据、图表)中蕴含的哲学原理•对哲学原理进行例证•对材料信息(文字、数据、图表)进行哲学解读•解释说明社会现象•对某些观念、行为进行辨析与评价•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对某些价值观念进行辨析和置疑•对社会现象做出价值判断与批判•对社会现象采取正确的行为选择和态度•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与依据参考资料:法国高中哲学课程哲学学科能力界定掌握政治常识分析解决问题评价社会现象1.辨别相关概念、理论、政治现象之间的区别2.指出材料对应的政治概念或理论3.辨认与政治概念或理论相应的社会政治现象4.归纳材料所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1.运用所学理论解释政治社会现象2.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3.提出解决现实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路或方案4.对政治社会现象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推断1.对政治观点进行辨析2.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3.对社会政治生活采取正确的行为选择和态度政治学科能力界定能力操作目标的设计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习观察的能力理解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理解与描述分析与解释评价与决策—理解与描述—分析与解释—评价与决策·对材料信息进行提炼和组织·将不同表现形式(文字、数据和图表)的信息相互转换·辨识材料信息所对应的概念或原理·对相关概念、原理等进行例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行为或事件之间的异同分类·对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对社会现象或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把握实质或规律·对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动机、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推断·对现象、行为或观点进行质疑、评价和论证·对事物现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
本文标题: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2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