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脊椎动物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脊椎动物学:通常以脊索动物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开放式骨盆: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通常认为与鸟类产大型的硬壳卵有关。胸阔:为羊膜动物所特有,由骨骼组成,指由胸椎再通过肋骨与胸骨相连而形成的笼状结构即是胸阔。它有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等作用。双重呼吸:为鸟类所特有。完整而准确的过程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其基本过程如下:当鸟类吸气时,气流经中支气管后,一部分气流直接到达(这部分气体并未进行气体交换)后气囊,另一部分气体经次级支气管再通过三级支气管,并在三级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再到达前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气体经大气管直接排出,后气囊中的气体(富含氧)经次级支气管再通过三级支气管并在此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然后再经大气管排出体外。由此可见,鸟类的呼吸过程中,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在肺的呼吸部(即三级支气管所在处)均有气体交换,且在呼吸部的气流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一次呼吸过程中有两次气体交换,故称双重呼吸。它是鸟类对飞行中需要较多的氧的一种适应的结果。双重呼吸存在于鸟类的飞行中,在不飞行时的呼吸则与爬行类相似,即通过改变胸腔的体积呼吸,而在飞行中其胸腔的体积是不改变的,而主要由气囊的帮助进行双重呼吸。它既有高效的呼吸效能,同时能散掉飞行中所产生的大量的热,以维持飞行中的正常体温。双重调节:为鸟类所特有。指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曲度(其他动物均无此能力),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曲度(此点类似哺乳类等陆地动物),因而它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即改变曲度)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曲度,这称之为双重调节。故鸟类的视力很好,这还与调节眼球的前、后巩膜角膜肌是横纹肌有关,因横纹肌能快速收缩和舒张,因而能快速改变眼的焦距而改变视物的距离。不完全双循环:指虽然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分化,但在心室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有混合(即少氧血和多氧血的混合),把这种循环方式称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两栖类、爬行类(鳄类除外)如此。2愈合荐骨:亦称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荐椎、部分尾椎以及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愈合而成的结构,是鸟类的坚实支架。逆行变态:存在于尾索动物亚门,例如柄海鞘。它的幼体与成体显著不同,幼体具有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其脊索仅存在于尾部,故名尾索动物。幼体经过几个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就用身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进行变态,其结果是由自由生活方式转变为固着生活方式,由幼体发育为成体;在结构上,脊索、背神经管在成体消失,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结构变得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异凹型椎体:仅存在于鸟类的颈椎(环椎、枢椎除外)中,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把这种椎体称为异凹型椎体,它使椎骨之间的运动十分灵活。胸腹式呼吸:为羊膜动物所特有,即借助于胸阔的扩大与缩小,使气体吸入或排出。当肋间外肌收缩(同时肋间内肌松弛)时,牵引肋骨上提,胸阔扩张,空气随之吸入;肋间内肌收缩(同时肋间外肌松弛)时,牵引肋骨下降,胸阔缩小,空气随之呼出。哺乳类同时还有膈的参与。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以下三点: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它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它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即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低等脊索动物中,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侧的神经管,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形成中央管。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的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同,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在裂孔表面着生有鳃丝,故有呼吸功能。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并着生鳃,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存在,成体最终消失。3.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是什么?3答:脊索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极大多数脊索动物于肛门后方有肛后尾。还是后口动物,具真体腔,分节等特征。4.何谓被囊类、无头类、原索动物、有头类、无颌类、有颌类、无羊膜动物和羊膜动物?答:被囊类: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体表有被囊,故将其又称为被囊类。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头部不明显,故称为无头类。原索动物:把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合称为原索动物,有原始的脊索动物的含义。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均有明显的头部,故又称为有头类。无颌类:原口纲的动物有头,但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有颌类:有头且有上下颌的动物合称有颌类,它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无羊膜动物:指胚胎发育中不出现羊膜的所有脊索动物的统称。它包括除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以外的所有脊索动物。羊膜动物:指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的所有脊索动物的统称。它包括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5.脊索动物门分为哪些亚门和纲?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脊索动物门分为3个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其划分依据是:尾索动物亚门:其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发育中有逆行变态。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3大主要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脊椎动物亚门:脊索仅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部分或全部被脊柱所取代。各亚门所包括的纲分别是:尾索动物亚门包括3个纲,即尾海鞘纲,海鞘纲和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仅有一个纲,即头索纲。脊椎动物亚门包括6个纲,它们分别是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6.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有逆行变态。下面以柄海鞘为例加以说明。柄海鞘的成体营固着生活,在结构特点上主要有被囊,咽鳃4裂和柄等,鳃发达,占身体很大的比例。心脏借围心膜的伸缩而搏动,自身无搏动能力;循环方式为开管式的有特殊的可逆式循环,即血液无固定的流动方向。但它的幼体与成体显著不同,幼体具有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其脊索仅存在于尾部,故名尾索动物。幼体经过几个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就用身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进行变态,其结果是由自由生活方式转变为固着生活,由幼体发育为成体;在结构上,脊索、背神经管在成体消失,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7.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3大主要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纵惯全身,鳃裂众多。无头。形似小鱼(但不是鱼类),海产。8.文昌鱼的构造有何特点?答: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3大主要特征。皮肤薄而半透明;肌肉分节;用鳃(即咽鳃裂)呼吸;围鳃腔上方背中线上的纵沟称为咽上沟(背板),围鳃腔下方腹中线上的纵沟称为咽下沟(内柱)。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但无心脏,以腹大动脉的博动推动血液的流动。排泄由几十对肾管(它与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接近,但不相同,即只有一个开口,以肾孔开口于围鳃腔中;最内端为由管细胞组成的盲端,而不象扁形动的焰细胞)组成,不形成肾脏。神经为背神经管。位于背神经管和肠道之间的脊索纵惯全身。9.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出现了明显的头部。在绝大多数的种类中,脊索只见于发育的早期,以后为脊柱所取代。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除圆口类外,都有上、下颌,都有完善的循环系统。用肾脏代替了肾管。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10.圆口纲的主要原始特征是什么?答:无上、下颌;无成对的偶鳍;终生保留脊索;脑颅由软骨组成;肌肉分节;胃未分化;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脑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11.圆口纲的寄生及半寄生性特征是什么?答: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挫破鱼体,吸食血肉。成体的咽后部有一支向腹面分出的盲管,称为呼吸管,鳃部形成鳃囊,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故又称有鳃囊类,但盲鳗5无呼吸管。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一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在吸血时,能阻止动物创口血液的凝固。12.鱼纲有那些基本体形?答:鱼纲是高度适于水中生活的类群,其基本体形有4种;即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和鳗形,纺锤形适于进行快速游泳,侧扁形适于进行慢速游泳,平扁形适于进行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鳗形适于在水底礁石岩缝间穿绕游泳。13.鱼体在外形上有何特征?答: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和躯干以鳃盖后缘为界,头部有口,眼及鳃等,口有上、下颌,其中有骨骼支持;鱼体有鳍,鳍内有鳍条支持,鳍条分为棘和软鳍条两类。鳍包括奇鳍和偶鳍,奇鳍有背鳍,尾鳍和臀鳍三类;偶鳍包括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鳍的功能主要是为鱼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和维持身体的平衡。鱼的尾分为正尾、歪尾和原尾三种,正尾在外观上是对称的,但其骨骼是不对称的,歪尾在外观上是不对称的,通常是上叶大,下叶小。原尾在外形上和骨骼方面都是对称的。14.上下颌出现有何意义?答:从鱼类开始,在动物的口部有活动性的上、下颌支持,动物可用上下颌构成口的支持部分并作为索食工具,主动的追捕捕食对象,增加获取食物的机会,并通过口种牙齿的撕咬和压研作用,使原来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食物,从而开拓了广泛摄取食物的领域。同时,上、下颌还有参与攻击、防卫、营巢、求偶、呼吸等的功能,这些均能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因此,颌的出现在脊椎动物的生活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15.鱼的皮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鱼鳞有那些基本类型?答:鱼的皮肤由表皮(多层)和真皮(从切面上看包括疏松层、鳞片和致密层)组成。鱼鳞分三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分别被覆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鳞鱼类的体表。骨鳞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柔软扁薄,富有弹性,其上有年轮;骨鳞的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是圆滑的时称为圆鳞,当其边缘是带有齿突而呈栉状时则称为栉鳞。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它有助于提高游泳速度。它由菱形的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棘外覆有釉质,其构造与牙齿相似(故与牙齿同源),血管、神经等可穿过基板孔进入鳞棘的髓腔内。6硬鳞仅存在于硬鳞鱼类。外形成菱形,不成覆瓦状排列。16.何谓侧线(侧线系统)?它有何功能?答:是由许多单独侧线管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侧线管内充满粘液,感觉神经形成的感觉器就浸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鱼体时,水压通过侧线管孔影响管内的粘液,并使管内的感觉器上的感觉毛摆动,从而刺激感觉细胞兴奋,这样就能感知水压、流速等信息。特别是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侧线存在于鱼类、某些两栖类等。17.鱼类的骨骼有何特点?答:在鱼类中,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为一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从而加强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鱼类的骨骼的组成:包括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鳍骨,带骨是指连接四肢骨与脊柱之间的骨骼。头骨:包括脑颅(一般指包围脑、眼、耳和鼻等的骨骼的统称)和咽颅(指包围口和咽的骨骼的统称,如鱼的鳃骨,即鳃弓就属于咽颅骨骼的组成部分),鱼类头骨最为复杂,骨块数目最多,对头骨各骨块的名称一般不要求记住,可一般了解。脊柱:无颈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躯椎和尾椎。每一躯椎由椎体(椎本体)、椎弓(髓弓,弓形,位于椎体背方两侧,中枢神经的脊髓从中通过,故名)、髓棘(棘突,由椎体背方左右两侧的椎弓在其相交处愈合而形成的刺形骨骼部分)、椎体横突(是椎本体两侧的横向突
本文标题:动物学复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2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