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历史试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孝”这种传统美德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政权的交接形式,并没有体现出“孝”的内容,A错误;世袭制只涉及到了王位的转移问题,尤其是在政权交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孝”的情况,B错误;分封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界定,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宗法制,强调了家族关系,体现出“孝”的概念,D正确。2.中国国民党曾报告某一事件为“暴动”。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这件事是指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土地革命D.红军长征【答案】A【解析】根据“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结合所学,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故A项正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都不是“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暴动”,排除B、C和D项。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部宪法体现的原则是①长期共存②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④互相监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②③符合题意;长期共存和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则,①④排除。C正确;A、B和D项排除。4.下图是某高一学生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的封面照。结合封面照判断,书名最有可能是1971年乔冠华外长在联合国A.《中美关系史》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C.《战后中日关系史》D.《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答案】B【解析】图片中照片是《乔的笑》,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发出了由衷的开心大笑,B正确;中美关系不符合材料中联合国的信息,A错误;中日关系与材料中联合国信息不符合,C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D错误。5.据《耒耜经》记载,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A.耦犁B.耧车C.曲辕犁D.翻车【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C正确;耦犁属于二牛抬杠式,不适能调节犁耕的深浅,A错误;耧车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B错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不符合题意,D错误。6.“自强运动”源自《易经》,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转化而来。十九世纪60年代,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的“自强”行为体现在创办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发昌机器厂D.保兴面粉厂【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以“自强”为名主要开展的是洋务的军事企业,其中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企业,故B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A错误;发昌机器厂、保兴面粉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D项排除。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图一粮票图二股票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答案】D【解析】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A错误;图片显示的是经济体制转型,不是分配方式和经济形态的转型,B和C项错误。8.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编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C.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答案】C【解析】这一题所给时间为1904年,当时还没有发生辛亥革命,故排除A;材料中只提到上海,没有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比较信息,B错误;张之洞和袁世凯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官方人物,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包括这些人的书籍,显然是想借助了官方的权威来推行移风易俗,故C符合题意;题干中提到的发行书目只提到了张之洞和袁世凯等人的,不能体现社会各阶层对废止缠足的普遍接受,这本身也不符合事实,故排除D。9.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创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A.“仁”与“礼”的学说B.民贵君轻的观点C.“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D.“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创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可知是孔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A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观点,B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观点,C错误;“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D错误。10.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B【解析】由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故B项正确;印刷术主要是促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促进地理大发现,C错误;火药主要是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D错误。11.近代有思想家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答案】C【解析】材料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的思想,出自梁启超《变法通议》,C正确;康有为是借用孔子的思想进行变法,不符合题意,A错误;谭嗣同主张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B错误;严复主要是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变法,D错误。1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从根本上体现在她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逐渐失落、荒芜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养料滋养之中,得到新的开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新的整合。”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B.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D.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答案】D【解析】由“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新的整合”,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故选D;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排除A;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中“民族复兴”的信息,排除C。13.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取得的成就是A.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一号C.话剧《茶馆》D.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答案】D【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是197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1964年,A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是1970年,B错误;话剧《茶馆》完成于1957年,C错误;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是2003年,属于文革之后,D正确。14.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B.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C.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D.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答案】A【解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本身就属于公民法,所以无所谓奠定基础一说,B错误;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并不会改善奴隶的处境,C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成文法,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不符合材料中“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的内涵,D错误。15.《权利法案》较“光荣革命”的发展,在于A.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基本制度B.国王“统而不治”从此成为惯例C.责任内阁制度从此建立D.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宪法【答案】A【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提高了议会权力,从此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一项基本制度,A正确;国王“统而不治”从此成为惯例是在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B错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是18世纪以后,C错误;英国特色的宪法不符合材料中二者对比的信息,D错误。16.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但他的思想一直滋养着中国共产党茁壮成长。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受到实践检验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正确;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诞生的阶级基础,A和B项错误;法国巴黎公社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C错误。17.“我无须对诸位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D.分裂德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发展经济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属于冷战的经济方面的影响,通过这一计划美国控制的西欧,B正确;杜鲁门主义属于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A错误;成立北约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C错误;分裂德国不符合材料中“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信息,D错误。18.古希腊时,就有人提出过地圆说。15、16世纪时地圆说被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所证实。下列能够证明地圆说的是A.迪亚土船队B.哥伦布船队C.达.伽马船队D.麦哲伦船队【答案】D【解析】迪亚士的船队只完成了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航线,没有全球航行,A错误;哥伦布只完成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故B排除;达·伽马的航队只完成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故C排除;麦哲伦团队完成了完整的环球航行,D正确。1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总是伴随着暴力和血腥。与它最终形成相关的战争是A.两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英国打败“无敌舰队”D.克里米亚战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完成时期。此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正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B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A错误;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是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时期战争,C错误;克里米亚战争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时间是19世纪中期,不符合题意,D错误。20.罗斯福推行“新政”时期,大兴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其目的不包括A.增加就业B.刺激消费C.扩大出口D.刺激生产【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措施是“以工代赈”,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以此刺激生产和消费,A、B和D正确,不符合题意;“以工代赈”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就业现状,对于出口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符合题意。21.“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门,其余皆下放地方。”上述材料呈现的改革措施出自于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
本文标题:历史试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5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