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劳动关系学第7章劳动合同管理
第七章劳动合同管理YoursitehereLOGO本章内容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内容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五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第六节法律责任YoursitehereLOGO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1.劳动合同的概念2.劳动合同的特征3.劳动合同的种类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5.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YoursitehereLOGO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认和形成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劳动合同制度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一项基础性法规。YoursitehereLOGO二、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一)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合同主体一方为雇员(劳动者),另一方为雇主(用人单位),具体范围由国家法律确定。(二)主体意志的限制性:合同的条款已经相当多地受到国家法律和集体协议的约束。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自由协商,要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三)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劳动合同具有身份性质,双方存在着管理上的依从、隶属关系。YoursitehereLOGO(四)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建立劳动合同,是为了确立劳动关系,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五)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六)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劳动合同是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协议,有偿性是劳动合同的本质特征。(七)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八)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YoursitehereLOGO三、劳动合同的种类(一)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合同期限届满,双方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指以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工程的日期作为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YoursitehereLOGO四、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非全日制就业已成为各国推广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比全日制劳动合同简化和灵活。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条件以及手续,也比全日制劳动合同更加简便。YoursitehereLOGO五、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劳动合同立法实践劳动合同立法源于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它是一种经济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合同,当事人在事实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1900年比利时首先制定了独立的《劳动合同法》。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YoursitehereLOGO1.建国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探索和反复阶段,建国以来我国最早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是1951年初劳动部发布的《关于各地招聘职工的暂行规定》。2.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5年:试点和实践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劳动用人制度改革日益成为一种迫切需求。通过对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始建立了我国养老失业保险制度。3.1995年至目前:全面实施阶段,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将劳动合同上升为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劳动用人制度从此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YoursitehereLOGO(二)劳动合同制度面临的挑战劳动合同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1.传统劳动合同理论中,“雇员依附于雇主”的理念,随着知识型员工独立性的增强而正在逐步弱化。2.劳动合同的主体身份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雇员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股份持有者。3.在传统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理念中引入了效率原则。4.在劳动合同中将更多地引入国际因素。5.劳动合同的功能从单纯维系就业关系,保护劳动权,向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促进和增加就业的方向发展,合同的种类增多,条款更加有弹性。YoursitehereLOGO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1.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2.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3.劳动合同的形式4.劳动合同的履行5.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处理YoursitehereLOGO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YoursitehereLOGO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自愿,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出自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是在充分表达各自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平等协商而达成的协议。协商一致,指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劳动合同订立的有关事项,采用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协议。YoursitehereLOGO(二)依法订立:依法订立,指订立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订立具体包括:1.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主体资格是指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对于劳动者而言,则必须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具有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能力。YoursitehereLOGO2.目的和内容合法:所谓目的合法,是指当事人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宗旨和实现法律后果的意图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谓内容合法,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订立的具体劳动权利和义务条款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3.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要遵循法定的步骤和方式,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4.形式合法:劳动合同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我国《劳动法》第19条规定c“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这表明,在我国,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书面形式。YoursitehereLOGO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一般为:(一)提议。(二)协商。(三)签约YoursitehereLOGO三、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形式,一般有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应以法律规定为准,我国除1个月以内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之外,原则上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期限从签字之日起不得少于1年。书面劳动合同是用文字形式将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记载下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凭证,它有利于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举证责任的承担,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书面劳动合同的成立。劳动合同内容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自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其人事部门或者其书面委托授权的其他代理人与劳动者分别签字或盖章时,劳动合同成立。YoursitehereLOGO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生效后的劳动合同规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活动。(一)劳动合同履行的条件:要在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履行,而不允许任何第三者代为履行。履行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履行主体明确;2.履行标的明确;3.履行期限明确;4.履行地点明确。YoursitehereLOGO(二)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中订立的各项条款都必须得到认真履行。2.实际履行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由当事人亲自履行,双方均不得由他人顶替。(三)劳动合同履行的法律保障YoursitehereLOGO五、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处理(一)确认: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2.内容不合法YoursitehereLOGO3.严重违反一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合同(1)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2)采取威胁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3)重大误解签订的劳动合同。(4)内容显失公平。(5)乘人之危签订的劳动合同。(二)处理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及时处理。1.确认劳动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2.分清造成无效劳动合同的责任。YoursitehereLOGO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内容1.劳动合同的内容2.劳动合同的条款YoursitehereLOGO一、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一方的权利即为对方的义务,因此劳动合同往往从义务方面表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1.劳动者的主要义务(1)劳动给付的义务。(2)忠诚的义务。(3)附随的义务。2.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1)劳动报酬给付的义务。(2)照料的义务。(3)提供劳动条件的义务。YoursitehereLOGO二、劳动合同的条款(一)法定条款法定条款是指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有: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这是对劳动者设定的义务条款。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这是对用人单位设定的义务条款。4.劳动报酬,协商约定劳动者的工资额(含试用期工资)、工资调整的权限、发放时间、报酬的构成和变更,对生产型企业还可以有最低工资条款。YoursitehereLOGO5.劳动纪律,劳动纪律也可称为厂规厂纪,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6.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社会保险制度,属国家强制性规范。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是指通过一定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解除现存劳动关系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YoursitehereLOGO(二)约定条款双方当事人在必备条款之外,根据具体情况,经协商可以约定的条款主要有:1.试用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互相考察、相互熟悉的期间。2.培训:针对实践中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出资培训后违约现象比较突出,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培训条款或签订培训协议。3.保守商业秘密:为了更好地保护商业秘密,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脱密期条款”,即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提前通知期。提前通知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脱密措施。YoursitehereLOGO4.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条款,是用人单位与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竟业限制条款或者单独订立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同时支付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5.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6.其他事项: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如对第二职业的限制,对归还物品的约定等。YoursitehereLOGO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劳动合同变更2.劳动合同解除YoursitehereLOGO一、劳动合同变更(一)合同变更的含义: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补充或废止。(二)合同变更的条件变更劳动合同一般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有正当理由。2.须双方协商一致(三)合同变更的程序具体做法:(1)提出要求。(2)做出答复。(3)签订协议。YoursitehereLOGO二、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双方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解除双方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一)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1.过失
本文标题:劳动关系学第7章劳动合同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