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课件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孟子(约前372~前289)走近作者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四、“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好战弃甲曳兵胜食数罟洿池衣帛鸡豚狗彘畜庠序孝悌饿殍然而不王hàoshēngwūyècùgǔyìtúnzhìxiángxùtìwàngpiǎo朗读字音字形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1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4段)斯天下之民至焉。(第7段)整体感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荒年对于结构助词语气词连用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我就到指粮食这样结合注释,疏通语句那里迁移百姓国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像政治的更加考察翻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结构助词……的第一段内容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已经抛弃咚咚地拿击鼓翻译:“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喜欢战争铠甲拖兵器凭结合注释,疏通语句音节助词表修饰有的人然后逃跑那么停止比喻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代:那翻译:(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只是就助词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罢了比通“毋”如果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判断句表判断介宾短语后置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问题探究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某次考试,甲生得五十分,乙生得三十分,以五十分笑三十分,则何如?请用文言作答。不可,直不三十分耳,是亦不及格也。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寡人之于学习也•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多于同桌也。”•第二、三、四段内容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翻译第五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第五段内容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翻译第六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第六段内容: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翻译第七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课文结构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③④斯天下之民至焉。⑤⑥⑦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尽心民不加少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君王的态度1、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丰衣足食。•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仁政七条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不入洿池(渔)以时入山林(林)王道之成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亩时(农)谨庠序,申孝悌(德才)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本文写作特色: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结构严谨善用比喻气势充沛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讨论家(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卑幼亲属)知识拓展:古代表示谦虚的自称帝王:一般人:官吏:读书人:老人:称妻子:称亲属:寡(寡德之人)、愚、鄙、敝、仆下官、末官、卑职小生、晚生、不才老朽、老夫、老汉、老身、老衲拙荆、贱内孤(小国之君)、朕文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3)形容词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①填然鼓之②七十者衣帛食肉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2)动词活用作名词①请以战喻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5)意动用法使…迁移•以…为罪3、特殊句式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兵也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树之以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②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是……罢了。”③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同位交流,翻译下列语句,注意解释红字部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课堂知识点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写出本字(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洿()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9)移其粟:yètú,同“途”túnzhìcùgǔwù,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wūtìSù1、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毋”,不要。通“毋”,不要。通“斑”,花白通“途”,道路来、安:使动使……来鼓:名—动敲鼓衣:名—动穿王:名—动为王树:名—动种植罪:意动认为……有罪归咎,归罪谨:形—动认真从事2、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2)填然鼓之(3)七十者衣帛食肉(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树之以桑(6)王无罪岁(7)谨庠序之教3倒装句未之有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则何如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4、重点习惯句式1、或……或……译为“有的……有的……”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耳译为“只……罢了。”例“直不百步耳”3、是……也译为“这是……呀。”例“是亦走也”4、是何异于……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宾语前置句例“未之有也。”或A或百步而后止B天之行,或日或雨C云霞明灭或可睹有人有时或许5、解释重点虚词寡人之于国移其民于河东无望民之多于邻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对于到比在跟、与之国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助词,主谓之间,不译音节助词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不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宾语前置的的标志代词,他们代词,这样的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