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对于生物教学尤为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最终使学生竖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演示实验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二、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2.能够运用实验思维对生命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3.通过课本实验的认同,设计探究实验,知晓实验设计思路,巩固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4.培养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三.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初次引入了兴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神经递质等概念,通过自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内容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机制,在必修三知识网络中占重要的地位,同时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呈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对稳态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小组教学中,让学生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这就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对于反射、反射弧、兴奋的概念等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或简单的概念,通过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五、教法与学法1.通过演示实验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相关概念。2.根据图片设置多个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了解兴奋、突触等相关概念。23.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即通过小组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4.从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及PPT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确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特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4分钟)课件展示”初中常见反射弧“的图片,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入新课: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呢?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反射?举例?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回忆初中知识并回答思考齐回:反射弧回答:5个回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深化对感受器、效应器的理解听讲通过问答,唤起回忆。学生一起回答,也有利于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复杂问题面前也能踊跃尝试导入新课引起兴趣活跃气氛(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30分钟)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过渡:结合课前学案和课本P17页内容:让学生认识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兴奋?它以什么形式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结合学案问题阅读课本引导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如何形成的?局部电流及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课件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过程小组代表总结、教师点拨不足。学生识图、阅读知识总结相关概念。兴奋: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其他小组补充不足电位成因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兴奋向前传导后方恢复小结: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设计意图:明确概念,为下一环节学习打下基础(5分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思维能力3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反射弧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特点。动态----静态---动态,感受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回答问题后,PPT展示神经-端受刺激后的动态效果图,巩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反射弧图片为基础,将动态的无形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简单化,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5分钟过渡: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理解突触类型、突触小体的概念,作图,思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9页:思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为什么是单向性的?动态----静态---动态转化以反射弧图片为基础,将动态的实验转化成静态的图片让学生深度理解传递单向性特点.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即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性的。要求学生画图突触小体、突触认真听课反射弧图片—电流表—简图---动画深入体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认真看书、听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设计意图:教师以PPT动画和静态图点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特点三.小组合作探究(练习):通过课本实验的认同,设计探究实验,知晓实验设计思路,巩固兴奋的传导的过程。小组讨论第一组1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2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第二组1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2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第三组1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2将药物X放于点,再刺激点;分析实验意图:,巩固兴奋的传递的过程,实现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三)小结:1.播放超短视频—演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2.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加深理解记忆.激发兴趣,感受生命现象加深理解记忆4七.板书设计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电位成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离子内流电位差局部电流兴奋向前传导后方恢复2.方向:双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过程2.方向:单向性八.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倡导实现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这是我在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中思考的问题.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反射弧图片不断过渡,动-静-动的结合,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结构宏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竖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不足:但这节课内容相对较多,课时较紧,有些问题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可进行如下改进:1、让学生课前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2、对有些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本文标题: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9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