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如何透过货币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章主要分析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等问题。3第一节货币一、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为四种形式(一)简单的价值形式(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4二、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3)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4)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5三、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是交换的产物,而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纸币(四)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6四、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划分的依据(二)划分的方法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1)M0(现钞)2)M1(狭义货币)3)M2(广义货币)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4.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三)划分的现实意义7五、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8第二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由国家制定并主要通过法律强制保障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为创造有序、稳定的货币流通体系,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先后颁布法令和条例,对货币流通做出种种规定,从而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9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一)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二)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三)黄金准备制度10三、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如图1-1所示。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行券纸币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11四、我国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二)中国的人民币发行(三)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以“¥”为符号。(2)人民币采用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3)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4)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5)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6)禁止仿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仿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12本章小结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13概念回顾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制度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人民币制度14课后习题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货币的形态有哪些?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4.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15案例讨论【案例一】战俘营里的货币讨论题作为货币的商品需要什么特征?【案例二】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讨论题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的异同?17第二章信用与资金融通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只要存在信用关系,利息就必然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关系已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关系之一。本章主要分析信用、利息和资金融通等问题。18第一节信用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一)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信用存在的条件是偿还和付息。偿还是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二)信用的构成要素1.债权债务2.信用工具3.时间间隔19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二)信用的构成要素1.债权债务2.信用工具3.时间间隔(三)信用的特征1.暂时性2.偿还性3.收益性4.风险性20二、信用的作用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用就越重要,经济对信用的依赖就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一)融通资金的功能(二)调节社会资金的功能(三)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21三、信用的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概念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买卖和借贷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的统一。(2)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概念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可以提供数量巨大、不受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限制的货币资金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22三、信用的形式(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概念2.国家信用的形式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1)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4.国家信用的作用(1)国家信用是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2)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调节资产结构的工具。(3)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23三、信用的形式(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概念2.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4)信用卡3.消费信用的作用(1)消费信用对社会再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消费信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24三、信用的形式(五)国际信用1.国际信用的概念2.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1)出口信贷2)银行信贷3)政府信贷4)国际金融机构信贷25四、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概念信用工具是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它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具体反映和体现。(二)主要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2.支票3.银行票据4.股票5.债券26第二节利息与利率一、利息(一)利息的概念计算利息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利息额=借贷货币额(本金)×借贷时间×利率(二)利息的实质1.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息是财富的分配形式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三)利息的作用1.利息是银行吸收存款和聚集资金的重要手段2.利息是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手段3.利息是调整国家、银行和企业以及个人诸方面分配关系的工具4.利息是调节资金供求、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5.利息是银行实行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经营的基础27二、利息率(一)利息率的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是由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利息率=×100%利息率通常以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来表示。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又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一定时期取得的利息额一定时期借贷的货币额28二、利息率(二)利息的计算1.单利2.复利3.现值与终值(三)利率的种类1.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4.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29二、利息率(四)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资本的供求状况3.物价水平4.经济政策5.其他影响因素(五)利率的作用1.利率对宏观经济具有调节作用2.利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30二、利息率(六)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利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具体如下。1978—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允许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1990—1993年,主要是调整利率结构,包括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理顺存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的关系;各类利率尽可能在期限、成本、风险上体现出差别;等等。1994年以后,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工具。目前,部分利率已经或基本接近市场化。31第三节资金融通一、资金融通的概念资金融通即金融,它是通过资金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的运动,或称为资金余缺调剂的信贷活动。在现代经济中,由于资金盈余者和资金不足者的存在,产生了融通资金的需要。简单地讲金融是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凡是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用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的范畴。32二、资金融通的方式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相互之间融通资金可以借助金融市场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间接进行,从而使融资活动区分为直接融通资金与间接融通资金,如图2-1所示: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金融机构直接融通间接融通33二、资金融通的方式(一)直接融通资金1.直接融资的含义2.直接融资的特点3.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二)间接融通资金1.间接融资的含义2.间接融资的特点3.间接融资的局限性34本章小结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由债权债务、信用工具和时间间隔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财富的分配形式,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其大小是由利息率决定的,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率。资金融通就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的运动。其融资活动分为直接融通资金和间接融通资金两种方式,前者是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后者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活动。35概念回顾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利息利息率资金融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36课后习题1.信用的形式有哪些?2.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资金融通?它有哪些形式?37案例讨论【案例一】我国利率调整回顾讨论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降息和加息?【案例二】企业间融资讨论题案例中的融资属于什么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39第三章金融机构与体系现代信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金融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庞大的组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中央银行是核心,商业银行是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它们统一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本章主要阐述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40第一节金融机构及其分类一、金融机构的概念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为实现资金融通服务的经济实体。由于融资活动有两类,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机构也有两类:即直接金融机构与间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使融资方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首先,它作为金融中介,克服了直接融资的局限性。其次,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再次,金融机构还具有资金雄厚、信誉
本文标题:《金融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