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略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2.1.施工总布置施工布置应以保证明珠路的畅通、尽量减少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临设距施工场地近为原则,具体的场地布置见下图,可供施工单位参考。2.1.1.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削坡与格构刻槽施工:空压机、风钻、切割机。锚杆施工:锚杆钻机、注浆泵及注浆管、切割机、电焊机。格构施工:搅拌机、切割机、电焊机喷锚面层施工:切割机、喷射机、空压机2.1.2.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总的施工顺序为载水沟施工→分层削坡(马道处施工排水沟、挖植被穴)→锚杆施工或格构施工→喷射砼面层→坡侧挡墙施工→坡脚挡墙施工→格构中铺设植砖→绿化格构施工顺序为:削(清)坡→刻槽→清坡→钢筋帮扎→模板安装→浇灌砼→砼养护。总施工工期计划175个日历天2.2.工程测量与高边坡治理施工监2.2.1.工程测量根据设计交桩或业主提供的控制坐标及水准点,在工程开工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对削方坡顶部边缘线及工程整治区边界线进行统一的控制测量,在削方顶边缘线两端及沿东西整治边界线路每隔30-50米设1个坐控制点及水准点,并进行测量闭合,使其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控制测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下发各施工队进行测量放线,各施工队及时用砂浆保护好测量控制桩,不能扰动和破坏,每次测量均需对各控制点进行闭校核,测量资料经检查复核,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工程实施。2.2.1.1.复核放线施工进场后,工程测量人员首先对测量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度的正确性进行复核,在满足精度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对测量标志进行保护。2.2.1.2.选点与标桩埋设导线应根据总平面布设,点位选在道路旁或设计施工图中的净空地带,应坐落在稳定岩基或原状土上,并保证通视要求和能长期保管,导线点选定之后应及时用砂浆埋设固定标桩。适当考虑与邻标联测。2.2.1.3.角度测量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各线导线网的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主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2.2.1.4.边长丈量边长丈量的各项要求及限差,与方格网边长丈量要求相同。2.2.1.5.导线网的起算数据新测导线应附合在已有施工控制网上(将已有控制点作为起点)。2.2.1.6.导线网的平差导线网平差用一级导线网采有严密平差法,导线网平差方法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导线的形状、长度和精度要求等因素,导线网构成环形,应采用环形平差。附合已知点较多,可以采用终点平差法。对于具有2-3个终点上的导线网,则采用等权代替法。只有一个终点的导线网,可以按照加权平均值的原理进行平差计算。测量放线按设计或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使用全站仪确定主轴线及其控制桩,每次投测均应进行闭合核检面,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2.1.7.跟踪测量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利用已建成的导线控制网点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锚索及格构梁轴线、孔位、削方后边坡线及各平台高度。2.2.2.高边坡施工治理监测在施工开始前,按能及时反映高边坡动态、控制高边坡变形的要求布置位移观测点。从一开始就定期观测,及时整理监测成果。根据设计观测要求,制定施工监测细则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2.2.2.1.配合监测部门、建立监测网络,施工前及施工中定期进行监测。2.2.2.2.在整个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并预报,确保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居民及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2.2.2.3.监测成果用于施工期间反馈设计,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果,施工期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确定,每月观测不少于2次。大或暴雨后和河水涨落明显时加密监测。2.2.2.4.施工期除采用以一各项监测设施进行定点监测外,还应特别重视,对高边坡巡视检查,每日巡视检查一次,见出裂隙、松动、渗水、塌滑等现象,可在核处安置相对位移观测设施,与水平位移监测同步进行。及时记录边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当位移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密临并及时报告有并部门。2.3.截水沟和排水沟2.3.1.坡顶截水沟和排水沟设计在边坡坡顶设截水沟,在坡脚和坡中设排水沟。排水沟和截水沟采用的浆砌片石、块石的强度等级为Mu20,采用M5砂浆砌筑,表面用M7.5砂浆(厚度为20mm)抹平收光,截水沟断面详见大样图。在喷射砼面层中设泄水孔,泄水孔设置间距为6m*6m。见设计立面布置图和泄水孔大样图。2.3.2.截、排水沟施工要求:2.3.2.1.在1.8米宽和2米宽平台的靠坡部位各高计一走向平行于平台走向的排水沟,并于坡顶设置截水沟。截、排水沟为M10浆砌块石砌筑,M15砂浆抹面。2.3.2.2.截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放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面,进行施工修建。排水沟底板和边墙砌筑为人工操作,质量不易均匀,筑工艺总的要求为:平(砌筑层面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定)、紧(石块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2.3.2.3.片石用座浆法或灌浆法,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2.3.2.4.砌石时,基础敷设50-80m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约150-200mm,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2.4.削坡工程2.4.1.削坡设计在加固进行之前对坡面局部地段进行削坡,以便进行格构施工和坡面绿化。削坡方量约为5100m3。(削方剖面详见附图4、5、6)。削坡后在高边坡上设二级马道,标高分别为303.4米,311.8米。马道上刻槽种植灌木植物进行绿化。削坡和设置马道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减少边坡的岩石压力或下滑力;第二个就是使底层房屋采光性能加强;第三个是便于坡面的绿化和环境的美化。2.4.2.削坡施工技术要求(1)削坡施工在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抗滑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后缘的削坡;待后缘清方完成后再进行前缘的削坡。(2)在削坡开挖前作好施工测量严格控制清方工作量。(3)为了减少超挖及对边坡的扰动,机械开挖必须预留0.5米厚的保护层,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4)场镇建设规划用地的开挖不能超过剖面图中所标志的开挖高程,一旦超过剖面中所标志的高程所引起的任何问题,设计单位概不负责。(5)削坡施工过程中,若实际情况与地质资料出入较大,施工单位应及时通过建立单位通报业主单位、戡察单位、设计单位。(6)削坡应由后向前逐层开挖,严禁在施工范围内进行土方堆载,应及时将土方清理出现场。2.5.锚杆工程2.5.1.锚杆设计(计算结果见计算书):本高边坡主要通过设置锚杆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锚杆的作用有二:第一通过锚杆注浆可对松散岩体进行局部胶结,提高岩体强度;第二对松散岩体进行锚固。锚杆设置详见工程立面布置图(附图3)和平面布置图(附图2)。本边坡共设计8排锚杆,锚杆设置标高为304.9米、306.9米、308.9米、310.9米、312.9米、314.9米、316.9米、318.9米。横向间距为200cm,梅花形布置。第一排锚杆长度为21米,向下依次为20米、18米、17米、16米、14米、12米、10米。两段锚杆倾角均为15度,锚杆直径最下两排为110mm,其它各排为150mm,锚杆钢筋最下两排采用2Ф28螺纹钢筋,其它各排为2Ф28螺纹钢筋。每隔2米用Ф6.5钢筋焊接对中支架(见锚杆大样图),锚杆钢筋应错开搭接,焊接方式可采用对焊,也可采用搭接焊,搭接焊时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0d。各排锚杆的设计参数见表4-1。表4-1锚杆设计参数表序号水平间距(m)竖向间距(m)入射角(°)锚固体直径(mm)自由段长度(m)锚固段长度(m)配筋设计锚固力(KN)126.1151501653D28305222151501553D28318322151501353D28318422151501253D28295522151101153D2831862215110953D2831872215110752D2823382215110552D282332.5.2.锚杆注浆注浆管采用耐高压塑料软管,锚杆置入前将注浆管用橡皮筋绑扎在锚杆上,锚杆外端设止浆袋。注浆采用水灰比为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采用标号为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为0.3-0.5Mpa,注浆量为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30Kg。2.5.3.施工准备2.5.3.1.材料(1)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高强度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用II级或III级钢筋。(2)水泥浆体材料:水泥应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采用符合要求的水质,不得使用污水,不得使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3)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4)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它杆体无害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5)防腐材料: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耐久性,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任何限制。2.5.3.2.作业条件(1)在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器具和工艺方法。(2)根据设计要求和机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平整出保证安全和足够施工的场地。(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各部件的质量,并检查原材料和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工程锚杆施工前,宜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与锁定的试验性作业,考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2.5.4.操作工艺2.5.4.1.钻孔(1)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2)作业面场地要平坦、坚实、有排水沟,场地宽度大于4m。(3)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导杆或立轴与钻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4)钻进用的钻具,可采用地质部门使用的普通岩芯钻探的钻头和管材系列。钻孔设备可根据土层条件选择专门锚杆钻机或地质钻机。(5)根据土层条件可选择岩芯钻进,也可选择无岩芯钻进;为了配合跟管钻进,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长度为0.5-1.0m的短套管。(6)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争取一切时间尽快处理,并备齐必要的事故打捞工具。(7)钻孔完毕后,用清水把孔底沉渣冲洗干净,直至孔口清水返出。2.5.4.2.锚杆杆体的组装与安放(1)按设计要求制作锚杆,为使锚杆处于钻孔中心,应在锚杆杆件上安设定中架或隔离架(粗钢筋杆体沿轴线方向每隔1.0-2.0m设置一个定中架,钢绞线或钢丝束每隔1.0-1.5m设置一个隔离架)。(2)锚杆钢筋或钢丝平直、顺直、除油除绣。杆体自由段应用塑料布或塑料管包扎,与锚固体连接处用铅丝绑扎。(3)安放锚杆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入孔内,管端距孔底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倾角保持一致,安好后使杆体始终处于钻孔中心。(4)若发现孔壁坍塌,应重新透孔、清孔,直至能顺利送入锚杆为止。2.5.4.3.注浆(1)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宜选用水泥:砂=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0-0.45的纯水泥浆,必要时可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2)浆液应搅拌均匀,过筛,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管路应经常保持畅通。(3)常压注浆采用砂浆泵将浆液经压浆管输送至孔底,再由孔底返出孔口,待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4)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注浆量不得小于计算量,其充盈系数为1.1-1.3。(5)注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但应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以下,注浆时应随时活动注浆管,待浆液溢出孔口时全部拔出,(6)拔出套管,拔管时应注意钢筋有无被带出的情况,否则应再压进去直至不带出为
本文标题: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5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