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这一生爱儿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歌溜的圆。【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绕池游】(旦上)“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在鸟语花香,满园春光的墨色中,杜丽娘独立远眺沉思。景是那么的欢快,而人却是那么孤独寂寞,这是一个矛盾。婉转的莺歌不但惊醒了她的春梦,而且唤醒了她的春情。“乱煞年光遍”,写出了春光的热闹,也透露了闺中少女春意迷乱,春情难遣的心情,人立小庭深院,人外在沉静,而内在的思想感情又是那么动荡,这又是一个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正是由于情与景的对立,客观环境限制了主观感情,使其不能自由地向外表露,只能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结果。【绕池游】“(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从这样一个欢愁很不协调的意境中,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这是为什么?接着春香的几句唱,对疑问做了回答:杜丽娘百无聊赖,无心女红(工),是因为今年怀春之情更比去年深,故而愁怀难遣,凝神沉思。这就预示着她不会再像往年那样谨守闺房,而要走出去游赏美丽的新天地,借春光来排解春情。这支曲子拉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基础。下面【乌夜啼】杜丽娘的独白以及与春香的对白,进一步具体展现上面所描写的场面,把意境进一步深化:杜丽娘的“人立小庭深院”,其具体形象是“宿妆残”,痴情地在“望断梅关”,此时内心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无边的愁绪,使她懒于梳妆。这正是她对目前处境不满的表现。但是外面的春光毕竟是迷人的。她想冲出去游园,在她看来游园是千载难逢的大喜事。所以她要精心打扮自己:“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可以看出她对游园的热切渴望和郑重的态度。【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作者以情景的对比,突出杜小姐内心矛盾的加剧,促使她做出坚决冲出樊篱的行动。杜丽娘身处深院紧锁的香闺,意味着她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牢笼中,虽然如此,却锁不住春光,锁不住春情。这里既写景也写情。春风吹来,晴丝摇漾,使这个“闲庭院”有了生机。“晴丝”是春天晴空中的游丝,据说是虫鸟所吐,晴丝袅袅,极细极微,只有像杜丽娘这样细心闲适的闺房小姐才会发现,也只有对春天十分在意的人才会专注观察它。【步步娇】“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接着写杜丽娘开始正式梳妆。起初,她还像往时那样懒散地梳妆,“停半晌,整花钿”。这个细节,表现出少女的矜持。“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意思是说:没料到镜子把她的半张脸偷偷地照了进去,惹得她急忙躲闪,把耸起的如云秀发都弄得偏斜了。这里不说人照镜子,却说菱花偷人半面,把镜子拟人化了,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而且把杜丽娘娇羞天真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进一步写出了杜丽娘春情荡漾又怕违背家教的复杂矛盾心理。【醉扶归】“你道翠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春香的一句夸,激起她的气恼和苦闷。她感到春香对她不知心,不关情。她再也无法忍耐,一股脑儿倾吐出来。这里,一方面活龙活现地刻画出杜丽娘这个富家少女孤芳自赏、沾沾自喜的得意神态,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并不满足于外表美,她所追求的是按着人的无性去表现青春,去自由幸福地生活。这样的情怀和追求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是无法实现的。【醉扶归】“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杜丽娘感受到自己的美无人发现,情怀无人知晓,青春无人爱惜,少女的价值无人重视。美有何用?所以产生“羞花闭月花愁颤”的忧虑,透露了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不满。【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杜丽娘游园感受,直接表达她对封建家庭的不满和牢骚。物质生活已够丰富的了,然而精神生活却如此贫乏,农家少女尚能采桑踏青,自己却连后花园也不得观赏,无怪乎她发出惊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原来”二字,把她深锁深闺,从未见到春色之美,而忽然一见意想不到的美使她顿觉吃惊又生感慨的强烈感受,传神地表现出来。【皂罗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的春色早就应该让她尽情地欣赏,从而获得欢乐,但不!因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美丽的景色,不能享受,正是在写她的情。她想到这些,悲从中油然而生,发出感叹。良辰美景,引起的只是苦闷,惆怅,烦愁;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只得发出痛苦的反问:能使人心情愉快的事哪家才有呢?【皂罗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进一步形象地渲染杜丽娘能触景而生的惆怅,感伤,通过合唱,展开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美景描绘:“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微微清风,雾露苍茫的湖面上画船摇荡,真是仙界般的美丽啊!这一美景的描绘,既是杜丽娘的想象,进一步把美的景致扩展,表现了处处美景,处处春;同时又是对“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回答,处处都有赏心乐事。【皂罗袍】“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一切对杜丽娘来说,只是一种想象,她一回到现实,却只能引起“锦屏人忒看的这韵光贱”的婉惜悲叹。这种婉惜悲叹不是在埋怨自己,而是在控诉封建礼教在对她的束缚!这里景色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是交叉进行的。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把杜丽娘目中之景,心中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进一步表达了杜丽娘幽怨伤感的情绪。曲中句句写景,却句句抒情:“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杜鹃花开满山野,该是多美啊,却是杜鹃泣血染红的,这不就是杜丽娘内心的悲鸣吗?“荼蘼外烟丝醉软”荼蘼架飘动着游丝,正是春的景致,而却是醉软——迷离恍惚,柔弱难支,这不是杜丽娘的写照吗?【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这才是作者笔意所在。牡丹乃国色天香,娇贵无比,可是,等它开放,春天就要过去了。开得太迟了,这又是寓意着杜丽娘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杜丽娘以牡丹自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处境,正是“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怎能不感到愤满、伤感?【好姐姐】“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歌溜的圆。”上面几句是以花喻人,而这几句又是以鸟衬人。“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成双成对的莺燕快活地唱和,简直是人间夫唱妇随,更反衬出杜丽娘的孤寂,声声鸟鸣,就像一针针地刺痛她的心,这就把她那悲痛的感情推向高潮。游园更是为了消愁解闷,谁知越游愁越重。显然杜丽娘的愁闷是对代、社会所决定的,决不是游园所能解决的。但是游园唤起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此后,她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爱情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步子。“游园”后的“惊梦”部分,描写梦境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的真挚与热烈,表现了杜丽娘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家教的不满。游园之后,杜现娘发现了自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想到自己正像落叶一样,自生自灭,对世人是无所谓的浓绿欲滴时尚且无人盼,等它悄悄而落,而无人垂怜了。游园之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朦胧要求终子明朗化了。她开始意识到往日的寂寞、苦闷、彷徨,原来根子在于得不到自由的爱情。杜丽娘生活在黑暗如漆的封建礼教的牢笼中,她的人类本身的自然情欲却并未泯灭殆尽,而是始终在她的心灵深处蛰伏着、勃动着。她的内心充满着珍惜年华、追取情感、享受青春的强烈的紧迫感,她做起了大胆的怀春之梦。幽禁于深闺中的少女春情难遣,情欲无所不在,杜、柳幽会,花神保护,对人的情欲的肯定。《牡丹亭》所宣扬的杜丽娘之“情”是不被封建者所接受与允许的。因而,这种强烈歌颂爱情、宣扬情感的作品,其反封建的意义十分明显。世俗生活中有自然情欲与自由个性,王阳明鼓吹的“心学”,泰州学派——狂奴与疯子的李蛰,强调以人的内在的自然情感、欲求为人体本性,肯定人的自然情欲、需求和愿望,表现了一种人欲战胜儒家传统道德的新观念。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愤惋而终。《柳亭诗话》杭州女伶商小玲因演唱《牡丹亭·寻梦》,哀恸而身亡。《退余丛话》对古人的影响内江女读《牡丹亭·还魂》而愿奉箕帚。焦循《剧说》
本文标题:《惊梦》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5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