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
11.前言1.1任务由来任务由来:明述建设项目名称、业主、项目来源、项目批复文件(批复部门、批复文号,并附文件复印件)、评估工作委托关系、评估合同的签订。1.2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1.评估工作目的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清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对矿山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矿山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和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为矿山建设项目的规范和决策提供依据。2.评估工作方法(1)评估工作组织实施。(2)工作方法:现场调查、试验、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现场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主要采用穿越、追踪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须出具原始卡片记录和调查路线实测手图等原始资料,报告中应反映现场调查的点、线密度。·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其中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是:矿床地质勘查资料、成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列出所收集利用资料目录(明确编著单位及时间)。23.评估工作技术标准执行的政策依据和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24日);(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参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2000]01号);(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4)《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ZBD14001-89);(5)《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ZBD14002-89);(6)《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14158-93);(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GB18306-2001);(9)《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以上技术规范、规程,应根据建设工程类型对口选用。1.3评估范围(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2)单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3)矿区(多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4)评估范围以征地范围适度放宽,一般50~100米,边坡地段以第一斜坡3为界。(5)崩塌、滑坡以第一斜坡,泥石流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以沉陷可能影响范围,地裂缝以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为评估范围。(6)项目区处于强震区时,评估范围应尽可能包含邻近活动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断裂交汇、折曲、陡崖等)。(7)明确评估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1.4评估级别的确定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原则上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1)。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附表1;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原地质矿产部文件地发[1998]47号的规定见附表2。表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1.5评估工作概述(1)人员组织列表简述投入工作人员情况,(2)完成实物工作量实物用工作量表反映实物工作量,并附表完成野外调查面积、各类调查点、调查线路长、对各灾害点必须使用照片和收集相关资料等。(3)以往工作程度对矿山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内开展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环境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可研等工作进行概述,明确工作实施单位和年代。建设规模评估分级复杂程度4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2.1地理位置(1)明确建设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域和地理坐标,概述外部和区域内交通情况、社会经济条件,附交通位置图。(2)概述建设工程性质、类型、工程规模、单项构成及配置情况,建设投资和工程期,附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3)明确征地位置、所属县、镇(乡)、村办事处;明确征地范围及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建设工程各单项工程的占地分配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别(用表格形式列出)。2.2水文、气象、植被特征(1)水文描述评估区所属水系、流域,地表水类型、流域内水系发育的基本特征,河流、溪沟水文特征值(流域面积河流流量、水位、泥沙含量、地表水动态变化规律),与地表水密切相关的建设工程须插水系图。(2)气象主要阐述评估区所属气候带区,降水量(年均量,年最大、最小量,日、月、时极端值等),气温(年平均、年最大、最小值),蒸发量(年平均、年最大、最小量),枯、雨季时段,降水量比例,降水量程度评述,对当地暴雨、点降雨情况进行描述,选择适宜图表示(动态特征表、降雨量一览表、降雨量等值线图等)。(3)植被特征植被应描述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率,及植被与高程、5气候、岩性的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但植被不列为地质环境条件的主要内容,2.3地形地貌特征阐述评估区地貌类型、地形标高、高差、地势特征、坡度变化特征(总体地形坡度及特殊地段地形坡度)、微地貌(冲沟、坳沟、谷地、陡崖)发育特征等,一、二级评估地貌需分级分区描述,一级评估插地貌分区图,二、三级评估视情况决定。2.4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地层岩性描述评估区内所发育地层的时代、岩性和分布情况,明确地层结构、地层产状、厚度、可列表描述。表*评估区地层一览表系统组地层代号区域厚度地层岩性分布情况对一级、二级评估、区域规划项目,需描述区域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a、岩土体类型划分,依《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表A.0.1、A.0.4划分为土体和岩体,岩体则以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定名,如块状结构较坚硬岩体等,编号ⅰ、ⅱ、ⅲ、ⅳ(亚类注脚码1、2、3)。b、按岩土体类型逐一定性、定量描述其工程地质特征,附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表。c、对软弱结构面(体)的发育部位、特征、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予具体描述;软弱结构面(体)指分布在工程区与工程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相关,且是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软弱结构面(体),如断裂带、不整合接触面、作为夹层的软弱岩层、上覆土体与下伏基岩分界面等;对控制滑坡或不稳定斜坡6的软弱结构面应予评述。d、除碳酸盐岩,其余岩层,尤其是玄武岩、花岗岩、变质岩类之风化特征、风化营力、风化壳分带等特征应予具体描述,风化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3分类;附风化层特征表。2.5新构造运动及地震(1)描述区域构造体系、构造形迹特征,对活动断裂、主要断裂、褶皱的发育规律、性质、产状、断裂特征等,需逐一描述,附构造纲要图;也可以用构造形迹一览表表述;(2)明确评估区所处构造部位,与附近构造形迹关系,对发育于评估区及附近之各类地质构造(断裂、褶皱)的空间分布、性质等特征逐一描述;(3)区域稳定性表述内容主要为新构造运动和地震:a、引用既有资料对新构造运动表现特征、规律进行描述,对区域隆起、断陷、活动断裂性质及阶地、温泉等予概述;b、地震描述内容:所处地震带、场地及邻近地区地震史(近百余年地震最大震级、本场地地震烈度等),并按现行规范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地震加速度值和分组,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确定);c、附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划图或地震分区图,对区域稳定性予评价。2.6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及分布特征(2)按地下水类型逐一定性、定量描述其富水性、透水性、水位埋深等(3)各类型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4)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5)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控制作用的评述(6)对于岩溶水:需描述其岩溶发育规律,岩溶类型(溶洞、溶沟、溶槽、漏斗、落水洞、峰丛、残丘等),溶蚀程度、规模及发育特征,具勘察资料时,需确定岩溶发育深度和地下岩溶发育特征。72.7地质环境条件小结主要根据上述地形条件、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性岩相的稳定程度,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等,依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附表1)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一、二级评估单独列节,三级评估可不列节,简要概述;针对区域(大面积)规划工程和一级评估等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分区,按附表1分类为复杂、中等、简单,代号为A、B、C,并作为地质灾害分布图的基本图面内容,附分区特征表。3.评估区社会经济状况3.1人口、聚落、经济状况简要介绍评估区人口数量,其中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少数民族情况及比例,人口密度;聚落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工农业总产值,其中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3.2评估区土地利用状况评估区辖区情况,土地面积,其中可用耕地面积及比例,主要经济作物,简要介绍经济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人均土地占有情况。3.3评估区内地质遗迹及保护区建设情况根据调查和访问,查清评估区内的地质遗迹情况,简要说明其保护情况。3.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1)介绍人类工程活动的类别:开垦、采矿(露天开采、坑道开采),开采地下水,矿山建设和其他;人为工程活动的强度。(2)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危害和影响程度。84.评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4.1矿区概况结合评估区内矿区情况,着重介绍与评估有关的要点;准确叙述矿区的如地理位置、交通、地质环境条件、矿石储量、开采规模等。4.2矿床类型、矿石类型根据矿山已有资料查明矿床的赋存条件,倾角、厚度等,如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压碎带,或由于节理、层理发达,裂缝多等情况,务必要描述;对矿石类型结合资料进行描述,如品位等指标。4.3采矿历史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首先走访和了解当地职能机构和居民,对当地矿山开采的历史,特别注意以前由于技术落后、滥采滥挖等出现过安全事故的(如由于瓦斯、冒顶、片帮、地面塌陷或其它地压灾害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或在原采矿点停采一定时间后又重新恢复的(描述开采中主要的环境问题,如火灾、矿坑涌水、瓦斯浓度超标等),或因此留下的尾矿库、渣库等破坏地质环境的整体情况作具体评述。4.4采矿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布置情况可以结合矿区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等,用矿区主要及辅助设施布置图表示,正在建设或已建必须插此图,规划设计的利用设计图。4.5开采方案、采矿工程分析结合开采设计和现有开采情况描述其开采工艺、主要着重叙述开采方法、开采顺序、开采水平及采区工作面的布置情况,巷道支护和日常维护出现的灾害情况加以分析,特别采空区出现过地压现象的要了解和记录清楚时间、出现的大致情况和造成的损失,对设计中特别指出的应加强调查和了解。94.6采矿工程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程度结合采矿的总体安排与采矿工程目前情况下会或将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形式和程度列表指出。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现状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及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5.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多时,则可分节描述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列表反映,文字指出整体、共性特性;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压灾害等,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描述。(1)滑坡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①滑坡发育位置、地形地貌及规模(长、宽、厚,单位:m,估计方量,单位:m3);②滑坡的构成要素(滑坡周界、滑坡后壁、滑坡前缘、鼓丘、裂缝等)、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和变形迹象;③滑坡区地质条
本文标题: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0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