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洋地黄临床应用洋地黄制剂包括1.地高辛2.洋地黄毒苷及毛花苷丙(西地兰)3.毒毛花苷K药理作用•洋地黄•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细胞内【Na+】↑【K+】↓•Na+与Ca2+交换•细胞内【Ca2+】↑洋地黄中毒••心肌收缩力↑•电生理作用: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大剂量时可提高心房,交界区及心室的自律性,当血钾过低时,更易发生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对迷走神经系统的直接兴奋作用是洋地黄的一个独特的优点。长期应用地高辛,即使是较少剂量也可以对抗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的不利影响。适应症1.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禁忌症1.中毒、2.过敏。3.肥厚型心肌病,4.室性心动过速,5.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急性心肌梗塞发病24小时内,7.病窦综合征,8.预激综合征并房颤。9.重度二尖瓣狭窄给药方式1.全效量后再用维持量:强心苷经典给药方式,即先在短期内给以能充分发挥最大疗效的剂量,即全效量,在达全效量后,每日给一定剂量以维持药效。此法显效快,但易致强心苷中毒,现临床少用。2.每日维持量疗法:对病情不急的心功能不全,目前倾向于小剂量维持疗法,即每日给维持量,经4-5个半衰期,也能达稳态血药浓度而发挥治疗作用,且可减少强心苷中毒的发生。注意事项1、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最近2-3周内应用洋地黄的情况,并作心电图加以对照。如需要用药而以往用药情况不明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2、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差者(如心肌炎,心肌缺血,缺氧等),用量应适当减小,一般按常规用量的三分之二给药,且洋地黄化时间不宜过快,病情允许时可直接用维持量。3。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电解质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镁,4.注意肝,肾功能。5.注意其它药物对洋地黄代谢的影响,如心律平和异搏定可使洋地黄在肾脏和其它部位的排出减少,进而使洋地黄的血清浓度分别提高50%和70%-100%。利尿剂则可通过增加钾、镁离子在肾脏的排出和钙离子的保留而增大洋地黄的毒性。6.钙与洋地黄有协同作用,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7.如一种洋地黄无效需换另一种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则:①毒K换为西地兰,一般需停药12~24小时后用西地兰重新洋地黄化。如病情严重,可于停药6小时后给西地兰化量的1/4,24小时内逐渐达到化量。②西地兰换为毒K,一般在停药后,估计体内存量同时逐渐更换。西地兰第1日排泄50%,第2日排泄80%,第3日基本消失,故毒K应从小量开始,第1日用1/2量,第2日用2/3量,第3日用全量。洋地黄中毒的因素1.水,电解质紊乱2.肾功能不全3.药物影响(胺碘酮,维拉帕米及阿司匹林等均可降低地高辛的经肾排泄率而招致中毒。)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1.心脏反应: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又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2.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3.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黄视,倦怠洋地黄中毒的处理1.立即停药2.单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停药后常自行消失;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3.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4.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0.5-1.0mg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小结洋地黄药物作为正性肌力药物的代表用于治疗心衰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近20年才有较大系列的,又有对照的临床研究报告。1997年结束的包括7788例大样本,以死亡为观察终点的DIG研究证实在其他药物没有差别的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加用地高辛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但观察终期的生存率地高辛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别。
本文标题:洋地黄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1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