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8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及雨林被毁的原因和雨林的保护。以区域图文材料、示意图为载体,侧重考查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破坏后的危害及保护措施。如2016全国卷ⅢT36、2014全国卷ⅠT7~9、2013全国卷ⅡT37等。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森林的作用与现状(1)森林的作用①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②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__________和环保功效。生态作用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b.森林在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区域生态功能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地区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2)森林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部分林地已永久性地变为农田和牧场。(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锐减。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碳氧水循环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______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________,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________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________。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________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生物循环贫瘠地上植被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②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____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要求。人类的开发人口增长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开发计划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在当前背景下,应该把________放在第一位。(2)保护措施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________________。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________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保护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自我检测]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简述世界上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2)简述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3)简述雨林的生态优势和脆弱性的表现。(4)简述雨林破坏后带来的生态问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答案:(1)分布: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原因:位于赤道两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维持全球大气的碳氧平衡;参与全球水循环,维持全球水平衡;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3)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脆弱性: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4)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多发;雨林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8亿m3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m3,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材料二2011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把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预案体系作为做好森林火灾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提。(1)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原因为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________。(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3)大面积天然森林被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答案:(1)遥感(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以木料作为燃料的现象;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性通法]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8·九江十校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图,据此回答1~3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A.气温B.降水C.风向D.光照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B.烧荒后肥力下降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D.作物生长需肥多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右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得越远,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方,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北半球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正确。第2题,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便于进行烧荒,B正确。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3题,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答案:1.A2.B3.C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湿地资源的保护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特点(1)概念及类型: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________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________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2)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________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地表6过渡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湿地资源的功能(1)湿地的________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________,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产出气候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4)湿地的________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________;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降解旅游地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自我检测]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填写下表。地区主要功能大河中下游湖泊内陆干旱区湖泊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答案:(1)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2)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m。境内有河流17116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描述图示大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2)大沼泽沿海部分的水位变化较大,试分析原因。(3)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活动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2)大沼泽海拔低,地形平坦;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水位也会随之涨落;该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带来大量降水或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问题: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建议: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有效的水质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性通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栏目导引考点1考点2课后达标检测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
本文标题: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