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2、了解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学习的要求;3、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4、掌握高中文言文知识学习要点。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时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而非指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即古白话,如《水浒传》等明清章回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考试说明》对“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作的具体阐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文学法指导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归纳和积累原则: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方法: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用“★”特殊句式……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虚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文知识纲要文言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文言文知识纲要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识别通假字的方法:①音同形似。例:“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识别通假字的方法:②音近形似。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识别通假字的方法:③音同形异。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识别通假字的方法:③音同形异。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识别通假字的方法:④音近形异。例: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词义扩大:例:”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今泛指一切江河.词义缩小: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今义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转移: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牲畜,是名词现在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古今异义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质恶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率妻子邑人来些绝境”“绝境”古义指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古今异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嘘毒疠(有毒的)赋敛之毒(毒害)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一词多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屏障中抚尺一下。(下:名作动,敲,打)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词类活用④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原指干肉,名词,这里是使……成干肉)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词类活用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例: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远近”只有“远”的意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存亡”只有“亡”的意思。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的意义。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偏义复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原则: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例: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有些虚词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能谤讥于市朝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例:投诸渤海之尾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居心叵测盍各言心志耳。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诸,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诸,用在句末,相当于“之乎”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于是”叵,相当于“不可”盍,相当于“何不”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如:“借第令毋斩”“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若夫成功利钝,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若说到你成功与否的得失,你能怎么的呢?(听天由命吧),自己多努力做好事就行了。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3)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于是”译为“在这(件事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文言文知识纲要之文言句式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文言句式之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3.和氏璧,天下之所共传宝也;4.刘备天下枭雄;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巨是凡人,偏在远郡.文言句式之判断句例句(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2)借助“为”,“为……所”来表示。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等。(3)借助于“受”来表示。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句中的举即表被动,是说函谷关被攻占了。文言句式之被动句(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④介词宾语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句)余是以记之(强调)项王\项伯东向坐.文言句式之倒装句(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五人墓碑记》。(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以”“于”等。例: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文言句式之省略句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留、删、对、换、补、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达,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方法,使句意尽量达到畅达、完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保留原词凡是文言文中的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在翻译的时候,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例如: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②删除原词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助、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译成现代汉语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所以不能硬译,应该删除不译。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③增补词语在翻译中,需要增补的词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非常多,而现代汉语中却以复音词为多数。这些复音词又大都是由文言词汇中的单音词发展演变而来的,所以翻译时,应该把文言之中的单音词增补为相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1、既克,公问其故;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这就常常出现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量词等现象。为了使译文通顺畅达,语意明白,翻译时就要把这些省略的句子成分或某些内容补充出来。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④替换词语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是在文言词
本文标题: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