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本文是在福建泰宁中国旅游报组织的县域旅游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09年8月6日)我一年在全国大概要跑一百五六十个地方,多数地方都是县,所以各类县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我想就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谈一点看法。导言:模式的创立1、模式创立这几年旅游报做了一件大好事,通过权威媒体的力量,支持地方的发展,而且推广地方的经验。从县一级来说,婺源之路、栾川模式、岚皋特色、泰宁路径,对全国县域旅游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旅游报这样的工作模式实际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全国的发展模式,这个现象反映了全国旅游的一个新的动向,意味着旅游一步一步深化。多年以来,从国家旅游局的角度来说,更看重的是旅游城市,现在各地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很自然深化到县级,也是县域经济新发展创新的模式,这里确实涉及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2、工作共同点第一,树立了旅游兴县的总体概念、总体战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发展模式,而且也见到了实效。第二,拼搏奋斗,工作精神都非常突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精神,县一级的旅游很难发展。不像城市,城市一般来说都是中心地区,有相应的资源,有很大的优势。第三,市场突破,全力开拓进取,这和领导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个地方在市场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现在一个县拿出的市场营销方面的资金,很多都超过了一个地级市,多者甚至能达到一个省,没有这样的力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益。第四,随着发展,自己的产品逐步在完善,一方面是在深化,另一方面实际上起着引导需求的作用。这几个县的旅游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如此,一开始从观光起步,现在逐步向休闲度假转型,同时观光向精深方面提升。3、发展共同点首先,这四个地方都是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东部地区没出现一个这样的典型呢?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旅游发展起来越容易,之所以东部地区没有发展起来,因为这里一个共同点,都是贫困的起点,穷到了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所以这些地方留下了一片好山水,留下了一片好文化。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觉悟高、认识深、看的长远,而是因为想破坏没有钱,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但好处是歪打正着。第二,相对偏远。中西部地区都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当然现在交通在改善,可是在旅游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都比较差,栾川从洛阳过去180公里,泰宁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也很差。相对偏远造成了一个困惑,就是工业化发展难度大,不是不想发展工业,这几个地方的领导一开始肯定都想发展工业,但是发展不起来,所以发展旅游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行为。第三,生态环境好。景观条件不错,具备了旅游发展的基础。第四,产业转型。这四个地方基本上都是林业县,从1998年开始,国家林业政策调整,不许砍树了,就把这几个县的发展之路基本上断了,所以从砍树转向看树,从采伐经济发展到观赏经济,到采摘经济。总体来说,从客观因素来看,这几个地方都是被动选择和主动认识结合到一起,但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走出了一条发展的路,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路。4、问题第一,全国2000多个县是不是都要发展旅游?从三十年以前,中国旅游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的普遍认识是不可能,因为旅游毕竟不是工业,不是农业,不是商业,不可能全国2000多个县都发展旅游。但是现在形势变了,尤其是最近五年以来,形成的基本概念是全国每一个县都可以发展旅游。原来是否定的认识,现在是肯定的认识,一是需求起来了,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化,尤其是这几年以来休闲需求的普遍化,使很多原来进入不了市场的,我们认为不是资源的进入了市场,原来认为不可能成为产品的,现在也变成了产品,所以现在每个县都有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第二,是不是都要旅游兴县?当然,如果每个县都提旅游兴县,我们干旅游的会很高兴,但是客观认识,结论是不可能。所以,有些地方的定位应该是旅游兴县,有些地方可能就是旅游活县,通过旅游产生一种活力,有些地方可能就是旅游富县,帮助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不管怎么定位,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是不是都要采取一个模式?显然是不可以的,应该研究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发展,实际上现在旅游报推出的这几个县域经济模式的共同点偏多。所以,下一步应该研究,比如一个地方传统旅游资源条件不足,是不是能发展起来,或者一个地方工业非常发达,旅游要不要发展。只有多元化的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才具有更多普遍性。第四,现有的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市场开拓的做法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具体的发展路径需要各有各的选择。一、类型分析1、地域类型东部地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了,大体的概念叫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所以旅游发展的模式更多的应该是功能区的划分。比如一个工业区,这个工业区工业很强,但是要保留一块生态区,保留一块旅游区,这样来形成一个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大体上是一个城乡互动的模式,因为城区一体化发展远远达不到,所以就是一个优势化发展的概念,叫做资源东张西望,产品东拉西址,市场东奔西走,构造中部地区县域旅游发展的模式。西部地区大体上是一个特色化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县域旅游就目前而言,多数还要靠特色资源、特种旅游产品的发展,所以需要突出重点、突出远程、突出国际。比如新疆的一个县,像泰宁这样来发展旅游是不可能的,泰宁才1000多平方公里,新疆拉出一个县来就是上万平方公里,甚至几万平方公里,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呢?所以必然需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2、产品类型第一类,资源集中型。重点发展观光产品,比如九寨沟大体上就是这样的模式,资源非常集中,而且非常突出、非常有特色。第二类,城市依托型。依托城市的郊县,实际上主要开发的是休闲产品,资源有多少并不重要,有一片水塘也可以搞,有一个山坡也可以搞,有一片树林也可以搞,因为就是解决城市人日常需求,所以通过休闲方式就可以发展起来。第三类,文化主题型。更重要的是发展深度体验型的产品,类似这些古城之类的实际上都是这个概念。第四类,乡村推动型。就是发展一种生活型产品,比如婺源更多的是发展生活型产品,婺源没有非常突出的好山好水,也没有一流的古村古镇,但是培育了非常从容的乡村生活感觉。第五类,不伦不类型。这种不伦不类型在目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变成傻子过年瞧街坊,看泰宁这么做,也这么做,婺源那么做,也那么做,就是到处学习,可是实际上自己处在摸索的阶段,什么时候找着自己该怎么做了,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多数的情况现在还是这种不伦不类的情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绕不开,希望这个能尽快缩短。第六类,发展转化型。就是构造一个复合型的产品格局,从观光发展到休闲度假,这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准确的说应该是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种旅游、商务旅游,这五大类产品转化,然后集某一类产品作为主体产品,最终是一个复合型发展的格局。县域旅游如果能够达到复合型发展的格局,就真正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现在大家都在摸索,同时,有一些也在转化,比如婺源、栾川包括泰宁,实际上现在都在做这个转化工作,这种转化再发展若干年,复合型产品的感觉越来越突出了,也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总体来说,县域旅游强调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强化的是大、深、活、真,构造这样的吸引力,才可能对应城市的需求,才可能把县域旅游真正发展起来。3、发展类型第一类,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县域旅游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型的,有些地方不指着旅游挣几个钱,但是有条件把它做起来,更多的是突出社会功能,在这些地方,质量型发展、生活化发展就是一个导向。第二类,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一定要强调产业型,到一定程度才能说得上社会型,这种产业型发展,就意味着一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旅游就是一个主体型产业,应该形成主题化发展。不管哪一类,说到底都是要转化,就是要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形成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旅游必须具有前瞻性,这个前瞻性就是后工业化,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时期。他们的需求和现在的产品供给有很大差距,我们就必须按照类似这样的需求来对应。县域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大量的前工业化资源,所谓前工业化资源就是农业文明的东西,比如吃鸡要吃柴鸡,吃鸡蛋要吃土鸡蛋,这都是前工业化的东西,在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升值。所以,培育产品绝不是简单的有什么资源搞什么产品,就是要形成超工业化的产品。4、主要问题第一,理念制约。实际上也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现在基本上是就资源说景区,先看看有什么资源,然后建个景区圈起来,跟着就收门票,单一景区、单一主题、单一模式。第二,重复建设。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在正在发生,应该说多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几轮,只不过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这个态势非常强烈。一方面是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比如河南省提出旅游立省,广东省出台了国民休闲旅游计划,这就造成了从上到下重视旅游、大力开发旅游。但是另一方面必然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为各个地方自然环境差不多,地理条件差不多,历史人文环境、生活民俗也都差不多,这可以说是我们躲不开的一个劫难。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后果,领导非常重视,预期非常之高,但是最终没有达到领导预期,扶得高、摔得重。所以,这个问题是今、明两年最需要担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县域旅游,一个县挤点钱干旅游很不容易。第三,项目把握。现在招商引资是最大的要求,而且很多招商引资都是直接的要求,造成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碎片化招商引资的概念,形成小商乱局。一说这个地方挺好,可以度假,马上20个度假山庄建起来了,每个度假山庄三四十间客房,加在一起也就是五六百间客房,还不如一个大酒店,这二十个度假山庄一定会把这儿搞乱,可是招商见到成效了,而且每年都有这种小商进来,每年都见到成效,这就是自乱阵脚,自毁格局,但是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第四,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普遍的问题一是不认识,二是不重视,正是因为不认识,所以才不重视,县长认识不到位是正常的,但是确有这个问题。如果在这方面不下点大功夫,只在产品建设上花功夫,恐怕就要差一些。第五,配套发展。不能只是单一观光旅游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整个县域经济的拉动是不足的,这种模式旺丁不旺财,人来的不少,钱没花几个。从县域旅游发展来说,全国普遍性存在这五个问题,这几个典型恰恰突破了这些,所以才发展起来,如果局限在这五个问题上,仍然发展不起来。二、理念分析1、创造文明首先,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开放运营,开明治理,开一代风气之先,这五个开我们现在只能做到前两个,后三个大体上都做不到。开一代风气之先,这是旅游的特殊功能,就是要通过旅游的发展,使整个县域经济能够有突破,起到一个龙头、率先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一系列文明的发展,大体上是这几个方面:一是山水风光,二是民间风情,三是地产风物,四是综合风貌,这四个方面要综合把握。我们经常看重的就是山水风光,旅游者是两个消费过程,第一个消费过程增长阅历,第二个消费过程是体验过程,现在旅游者已经迅速成熟了,越来越有经验,但是我们的产品还跟不上去。2、大旅游小旅游就是饭店、旅行社、景区的概念,现在很多地方县域旅游发展大体上还是这个概念。之后提出旅游六要素的概念,就是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现在来看,这只是一个中旅游的概念。所谓大旅游核心是两句话,第一旅游吸引物,第二旅游目的地,所有的东西只要能产生吸引力,就是旅游吸引物,一个县域应该建设成综合的旅游目的地,而不只是一个景区的概念。3、资源观原来讲旅游资源是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就是要有名山大川,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就是要有名胜古迹。实际上结合国际的旅游发展经验,结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很多发展不完全是靠这两类资源,所以要专门树立新的资源概念,一是产业旅游资源,二是社会旅游资源,也可以称为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活旅游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资源的认识应该开阔一些,很自然就产生了新工作要求。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强化景区自然强化景观,把视觉作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而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
本文标题: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