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包身工》(优质课获奖课件6+1)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导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可以写人,写事,写问题。报告:题材选择真人真事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反映生活。文学:表达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背景简介《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一、走近包身工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性别: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待遇:来历(身份):思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3、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二、追根溯源,把握主旨思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3、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二、追根溯源,把握主旨议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性别: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劳动待遇:来历(身份):女芦柴棒、猪猡、娼妓等上海东洋纱厂长达12个小时以上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贫苦农村少女十五六岁展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多么悲惨的生活真难呵……包身契包身工的卖身契“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自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倘有停工,如数照补。期限×年×月×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恐后无凭,立此承认。(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评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评2评3本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那个万恶的剥削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我们必须记往:赶走帝国主义,推翻那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生命、血汗和眼泪。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包身工处在旧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决不允许包身工制度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近些年来,“弱势群体”这一字眼频现报端。在这个群体中,“农民工、童工、私企小煤窑矿工”常常与“讨薪、挨打、逃跑、惨死”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你知道这类事件吗?你关注过他们的生活吗?请对此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幸福感言当我看到包身工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忆苦思甜,升华情感导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开写人物。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思1、文章怎么运用点面结合来选材的?2、分析文章那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3、文章语段采用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类比等表现手法?4、文章除记叙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包身工1—6.(四点一刻)起身恶劣的住宿条件7—11.包身工的来源、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12—14.(四点半后)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23—32.(五点)上工恶劣的劳动条件35—47.(十七点)放工。48—50.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33—34.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榨干最后一滴血汗小结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副线文中穿插着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议1、文章怎么运用点面结合来选材的?2、分析文章那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3、文章语段采用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类比等表现手法?4、文章除记叙外还运用了哪些多表达方式方式?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骨架)↓↑(血肉)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展1无名女工惨遭毒打“芦柴棒”骨瘦如柴小福子挨罚“芦柴棒”重病遭受毒打“芦柴棒”出场面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描写则使所写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起床早餐上工放工放工本文的对比手法:包身工与代工老板的对比住的“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包身工带工老板穿的“拷绸”之类收入不仅可以放债起屋买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一类的买卖.作用: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收入“每天三角八分”展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反语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2.像鸽笼一般地分得均匀。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贼。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5.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6.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7.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类比方法的运用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展3分析重点:一是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1)提示:细节描写不仅表现在面的记叙上,而且表现在点的记叙上。方法:学生分两组分别找出记叙部分中面和点的细节描写,并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面上)12-14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面上)28-31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点上)35-4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点上)明确:1·用墨鸭作比喻,揭露、控诉野蛮、残酷的包身工制度。借喻,把船户养墨鸭捕鱼喻为带工老板和包身工的关系,说明包身工连墨鸭都不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来,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2.最后两段,作者运用描写与议论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运用排比句“五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最后一个自然段,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劳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达对剥削制度深恶痛绝,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强化重点:最后三段的分析提示:诵读最后三段,分析其含义。展4总结强调: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写作特点1、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2、在修辞上,多用对比、比喻、反语。3、在表达上,多种表达方式方式结合。4、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类比等。评找出文中充满了作者情感的句子,仔细揣摩,体会其表达效果(见课后习题三)检生动的语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三自然段;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1、“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惩罚”。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
本文标题:《包身工》(优质课获奖课件6+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