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小题。1、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2、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A、引起海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地降水普遍增多D、皮肤癌患者增多3.下列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功能的是①生产功能②分解功能③平衡功能④吸收功能.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读表一完成4—5题。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5.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4.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18-19题。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6.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7.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布D.河流多,流量丰富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8~9题。8.甲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更替9.某生态学家在该地区进行生态调查,发现P点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乙图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C.过度灌溉D.过度放牧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0~11题。10、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11、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表示冬季最低气温,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A、T冬18℃B、T夏18℃C、T冬10℃D、T夏20℃读“A山及其西坡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A山西坡的年降水量A.集中于夏季B.集中于冬季C.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D.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13.A山B处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14~15题。14.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15.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16.下图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某省级行政区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图,完成17~19题。17.图中①区域的自然植被是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寒温带针叶林带18.关于该省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正确的是A.地域辽阔,森林覆盖率高,温带草原资源丰富B.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丰富的煤炭和稀土矿C.以铁路为主的交通网稠密,内外联系方便D.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19.关于②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正确的组合是a.荒漠化问题b.水土流失问题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d.地面下沉问题e.过量提取地下水f.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g.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樵柴h.不合理农业灌溉A.a--fB.b--gC.c--hD.e--h20.读下图,回答①、②两地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21.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图”,回答导致从银川到广州沿线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D坡向22.国际在线报道:(北京时间2007年8月16日早上7点42分)秘鲁南部的伊卡省(61°W)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已导致450人死亡,约1500人受伤。在强震过后,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在首次地震后的40分钟,向美国南部、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等11个国家发出海啸警报,哥伦比亚政府随即下令疏散港口地区的居民。据此回答船只沿智利北部海岸到南部海岸可以看到的自然带变化是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热带荒漠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③23.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B.南坡是阴坡C.北坡是迎风坡D.南坡是迎风坡24.下图为冬奥会所在地阿尔卑斯山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热量因素②降水因素③相对高度④海陆位置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5.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回答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暖流或寒流)。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条件控制。27.右为“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试列举与图中地理环境类似的一个实例。(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项选择)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28.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C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带D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该自然带的南半球部分雨季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性月份)(3)自然带E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自然带E受其西海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该洋流对E的气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4)非洲大陆自然带南北对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然带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处形成这种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A.10℃B.15℃C.20℃D.25℃(3).比较该山地南、北坡森林类型在分布特点上的明显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4).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5).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答案一、单选题1.D2.D3.C4.B5.C6.B7.B8.B9、D10.B11.B12.C13.D14.B15.B16.C17.18.D19.B20.A21.D22.B23.C24.B25.D二、综合题26.27.(1)地壳运动(内力作用或地形抬升)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西两侧(2)ABD(3)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28.(1)热带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F7月(3)热带荒漠本格拉寒流减温减湿(4)赤道横贯中部(5)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29.(1).C(2).B(3).南坡落叶阔叶林分布比北坡广,北坡针叶林分布比南坡广;南坡山地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分布的上限高度都比北坡高南坡气温高,光照充足;北坡气温低,降水多,环境冷湿。(4).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5).山脉北部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雪多;山脉北部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适合滑雪运动的地区多,可以滑雪的时间也比较长。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7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