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驾驶员心理与道路交通安全
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个性差异①性别差异:男性:外倾,反应快、易冲动、忽视危险和困难,有身体优势;女性:内向,反应慢、谨慎、依赖性强、无身体优势;②年龄差异:年青:学习快、反应快、紧急情况处理好;年长:经验丰富、稳重、一般情况下事故少。③气质差异:不同气质的驾驶员教育、管理的重点不同。多血质的要加强踏实专一教育;胆汁质要加强耐心、细心教育。驾驶员特征(2)年龄和性别与反应一般说,30岁以前,反应时间随年龄增加而缩短,30岁以后则逐渐增加;同龄的男性比同龄的女性反应时间要短。驾驶员特征心理特性:注意、情绪与情感、性格、能力、意志等。(3)情绪和注意与反应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和增强人的活力,反应速度快,大脑灵敏度高,判断准,操作失误少;消极情绪下,反应迟钝,大脑灵敏度低,判断容易失误,出错多。驾驶员特征四、驾驶员的心理特征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头脑中引起的反应。(视觉、听觉、平衡觉、运动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驾驶员特征2注意注意就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对象的指向性,二是意识的集中性。驾驶员特征3情绪与情感(1)驾驶情绪与交通安全激情与交通安全,应激与交通安全,心境与交通安全(2)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驾驶员特征4性格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其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习惯化、稳定化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外倾型和内倾型驾驶员特征2不同驾驶员的行为特征(1)男性:事故率高于女性。排他性,逞强,偏爱高速度,互不相让,出风头(2)女性:一类胆怯型,胆小,怕出事;另一类冒险型,与机动车抢道,互不相让二、不良驾驶心理1、好胜心理持这种心理的驾车人多为年轻的男士,他们爱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高超的驾车技术,争先恐后,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有的车极为野蛮地超自己的车,仿佛不可一世,心里不服气,就一脚油门踩到底,飞起车来与它一较高下,直到决出胜负。以这种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判断和不能冷静处置情况,一旦遇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挫折心理每一位驾车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和太太或女友吵架了、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每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相同,一但驾车人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的心理状态,导致驾车人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是机械地、无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3、情绪化心理遇到高兴的事情,情绪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奋的盲目开快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看什么都不顺眼,前车开慢了,后车强行抢道、强行超车了,从而引起情绪冲动,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急速追赶,这种驾驶心理是极易引起事故的一种心理。4、冒险心理有些路段的路标上写着:“事故多发地段,减速慢行”、“路窄,严禁超车”可驾驶员却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明知道路口、弯道要减速,可还是高速行驶、过弯。这种心理开车往往把交通法规和危险统统抛在脑后,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事故。那么,又是哪些原因致使驾驶员行车心理因素发生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三)、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据近几年事故统计说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要占整个事故的大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四)、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驾驶员安全心理的塑成,与人的道德,健康程度,知识水平,经验性格等诸多因素有关,要做到安全,驾驶员必须做到:(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五)、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那么,如何使驾驶员在行车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车辆行驶更加安全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一、车管单位要制订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各单位一定要制度出严格科学地车辆安全规章制度,如果违犯了规章制度,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手软,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罚,以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用严格的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驾驶员要加强自身修养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车辆交通安全,为此,要加大驾驶员培训力度,给他们创造学习培训的好机会,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通过学习使驾驶员对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使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三、加强车辆保养驾驶员要对自己驾驶的车辆做到经常保养,经常检修,保持车内整洁卫生,车况良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四、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据统计,2007年我国因司机疲劳驾车共发生交通事故629起,死伤538人。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车造成的约占40%左右,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研究,在行车初期驾驶员对复杂动作操作出现过失的概率为12%,随时间延长,过失也增加,8小时后行车操作过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疲劳驾驶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也会影响他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的性格各有所异,不同性格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细心,责任心强,有的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性格与安全行车有很大的联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是安全行车的前提条件,行车过程中要心细胆大,处事果断,冷静分析遇到的各种情况,果断处理,平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注意思想修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锻炼自己。安全驾驶的心理调解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注意力集中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吸烟、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3.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注意改善自己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驾驶是颇费精神的。保持充沛的精神,是安全驾驶的必要条件。4.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本文标题:驾驶员心理与道路交通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