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新题型及热点内容的应考对策
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新题型及热点内容的应考对策一、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及应考对策考纲和考试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一、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及应考对策1.新增加的知识点必考部分:增加知识点共19个,其中:Ⅰ:5个,Ⅱ:14个⑴必修1:6个(Ⅰ:2个,Ⅱ:4个)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多种多样的细胞Ⅱ、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Ⅱ、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细胞的全能性Ⅱ。⑵必修2:4个(Ⅰ:1个,Ⅱ:3个)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⑶必修3:9个(Ⅰ:2个,Ⅱ:8个)动物激素的调节Ⅱ、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水盐调节Ⅱ、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群落的演替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⑷实验共20个实验(其中必考19个,选考1个)。除保留大纲版考纲中8个实验外,另增加12个实验。⑸选修1(几乎全部是实验):本模块考查内容除保留了极少数大纲版考纲中的内容并做了较大变动外,其余几乎全部为新增加内容。⑹选修3(知识点15个,其中Ⅰ:9个,Ⅱ:6个):除删去了大纲版考纲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知识点之外,其余几乎均为新增加内容。部分内容即使是保留了原大纲版考纲中的部分,其考查要求也有所提高。【例1】多种多样的细胞考纲要求:Ⅱ课标要求: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说出”属于“了解水平”)。考查角度: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及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典型例题高考真题:1.(2011年山东,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D2.(2010年四川,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D备考策略:1、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分类系统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原核生物: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细胞结构生物次氏体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2、比较见异同,出真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⑴本质区别: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⑵不同点:①大小②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③分裂繁殖方式④遗传与变异⑤生态系统的成分⑥典型例子:酵母菌、硝化细菌等针对训练: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ARS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植物细胞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和细胞壁等物质或结构D.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2.右图中图甲和图乙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图甲、乙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但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方式不相同答案:1、B2、D【例2】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考纲要求:Ⅱ课标要求: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说明”属于“理解水平”)考查角度: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及影响因素高考真题:1.(2011年新课标,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2.(2011年重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答案:C3.(2009年,宁夏)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1.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主要思路:2.相关曲线针对训练:1.(2011年,东城区检测)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不需要消耗能量B.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影响细胞对离子的吸收C.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2.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1(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O2浓度对其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其运输速率受O2浓度影响曲线为b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其运输速率受O2浓度影响曲线为a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其运输速率受O2浓度影响曲线为b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其运输速率受O2浓度影响曲线为a答案:1、B2、C【例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考纲要求:Ⅱ课标要求: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研究”属于“应用水平”)考查角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真题:1.(2011课标卷,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答案:B2.(2011年课标卷,29)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⑴图中物质A是(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高)。⑷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高、低),其原因是。答案:⑴C3化合物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的分子数是C5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积累⑶高⑷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3.(2011年江苏,23多选)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遮光比例(%)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植株干重(g)04.82.18.07.5105.32.39.69.9305.22.48.99.2504.42.65.27.2704.12.92.74.8903.33.003.2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C4.(2011年,安徽,23)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_2)、氮肥(225kg·hm_2)、保水剂(60kg·hm_2)+氮肥(225kg·hm_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号CO2吸收量/μmol·m_2·s_1叶绿素含量/mg·g_1A10.663.07B13.043.02C15.913.05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⑴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步骤②。⑵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⑶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实际消耗量,理由是。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释放量计算。答案:⑴①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②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⑵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⑶小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之差O2备考策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如阳生植物、阴生植物;植物叶片的叶龄、叶面积指数等),也有外部因素,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在复习中,以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依据,从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必需矿质元素等方面围绕影响的原理、图像和应用,可单独和综合研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例如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图像略;应用(延长光合作用时间,轮作等)针对训练: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有()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2.某地区天气晴朗时,中午12时的光照最强烈,测得大田小麦植株上部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在上午11时左右最高,而下部叶片在中午12时左右最高。以下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1时之前,光照是全部叶片的主要限制因素B.11时至12时之间,上部叶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下部是二氧化碳C.12时之后,光照将成为下部叶片的主要限制因素D.12时,上部叶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光强(mmol光子/m2·s)00.10.20.30.40.50.60.70
本文标题: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新题型及热点内容的应考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9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