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章 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
第二章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目前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三种模式:1、投保资助模式德、美、日等2、自我积累模式新加坡、智利等3、福利国家模式英国、瑞典等(一)投保资助模式1、特点(1)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采用不同的保险标准(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劳动者个人三方负担。个人与雇主缴费为主,国家资助(3)1)个人享受的权利与缴费的义务相连2)享有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连(4)不设立个人账户,保险基金社会统筹(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2、理论根据国家保护与社会互助3、评价(1)权利与义务统一,保险成员之间共济(2)现收现付具有弊端(在人口老龄化,就业比例下降时,费率会过高而难以接受)4、典型国家(1)德国1)120多年的社会保障历史,100多种社会保险项目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贴。三方面以社会保险为主3)社会保障费用:个人、雇主、国家三方负担4)社会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等(2)美国特点:1)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2)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是缴纳各种保险金3)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如“福利国家”模式4)资金来源:雇员、雇主、国家5)保险项目的参与:实行强制性与自由选择相结合,以强制性为主(老龄、疾病、失业等)6)资金筹集是现收现付(3)日本特点:1)亚洲第一个推行社会保险的国家2)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建立了以健康保险、雇员年金保险和国民年金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皆医疗、国民皆年金)3)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则――国家只保障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申请生活补助的人,其工资收入必须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最低生活费)――强调企业内部的互助作用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扶助(公共援助、儿童津贴等)实行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扶助为辅的模式5)资金的筹集:雇主和雇员各承担50%+政府资助6)社会保障法制化: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国民年金法》、《厚生年金保险法》、《健康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老年人保险法》等社会福利立法方面:《残疾人福利法》、《儿童福利法》、《母子及寡妇福利法》、《老人福利法》、《生活保护法》、《社会福利事业法》等(二)自我积累模式1、特点(1)强调雇员的个人缴费和个人账户的积累,养老金来自在工作期间的积累(2)会员之间并无调剂互助2、评价(1)基金供给比较稳定,并且有很强的激励作用(2)缺乏社会统筹3、典型国家(新加坡、智利)(1)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1)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并建立个人账户,专户专储2)中央公积金的使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3)特点*强制储蓄、自我保障为主*避免了代际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不具备全社会共担风险的机制(2)智利--储蓄积累性制度1)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1924年,实行现收现付制。1980年养老保险改革,改为完全积累制2)特点*个人账户强制储蓄,私营机构具体运作,政府实行立法和监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及投资回报率*减轻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弱化了再分配功能(三)福利国家模式1、特点1)以建设福利国家为目标,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由国家充当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角色,由财政负担主要资金来源3)保障金按统一标准支付,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税收解决4)保障范围广泛、保障项目齐全、保障水平较高5)不仅在于公民免遭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失业之苦,而且在于维护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2、理论基础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的“收入均等化”论3、评价1)社会保障水平在世界上最高(普遍性、全民性)2)充分体现社会公平3)国家负担较重4、典型国家(英国、瑞典)(1)英国1)宣布第一个建立“福利国家”2)凡是中等教育毕业后已经就业,但还没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公民,都必须参加统一的国民保险,缴纳保险费3)缴纳保险费的公民,可以享受养老金,疾病、残疾和生育津贴、工伤津贴等社会保障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全社会的国民保险有七个方面:儿童补助、残疾津贴、失业救济、失业生活来源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属津贴5)弊端:为求得“平等”,牺牲了一些“效率”;税收加重,政府财政困难,对外竞争力减弱(2)瑞典1)“福利国家橱窗”2)把生老病死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3)内容: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免费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宅服务等4)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世界上最高5)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造成福利支出拮据6)高税收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使劳动积极性下降深入思考:福利国家就一定是“大锅饭”、低效率吗?福利国家是否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福利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福利国家的问题是根本性的,还是暂时性的?是政策性的,还是制度性的?我国在建立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该向福利国家学习什么?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分析1.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2.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方法(1)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高低来比较(2)用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比较3.典型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总支出水平比较(1)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最快的时间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中期。(2)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3。(3)在社会保障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实行投保资助型和国家福利型的国家,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4)现在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水平。4.社会保障模式的经济效应分析(1)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和自我积累模式的国家。(2)在人均GNP增长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低于采用投保资助和自我积累模式的国家。(3)在失业率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和自我积累模式的国家。5.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超度问题--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应既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适度的保障水平:(1)保证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要求(2)推动经济发展(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超度的社会保障(1)影响企业的再投资和国家对外竞争力(2)滋长劳动者懒惰情绪(3)财政紧张6.社会保障水平整体效应比较分析(1)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因素整体比较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失业率、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国内储蓄、投资、私人消费之间是负相关关系。(2)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经济效应比较分析--从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的利益激励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来分析1)国家福利模式,由于实行的是累进所得税筹资方式,社会保障金的获取与个人缴费不直接挂钩,利益驱动机制不明显,所以被保障者的需求得不到自我控制,不断的增长和膨胀。2)投保资助型和自我积累模式,由于社会保障金的获取与个人缴费直接挂钩,利益驱动机制相对明显,被保障者的需求能够得到自我控制,社会保障支出能够得到全方位控制。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三种模式的产生?2.如何认识上述三种模式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如何评价这三种模式?3.怎样认识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超度?4.中国如何借鉴上述三种模式?
本文标题:第二章 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3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