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文明(14—19世纪中期)(1368-1840)时间明朝:1368-----1644年清朝:1644-----1912年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而衰-----明清时期(1368----1840)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反映出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达到顶峰;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以产生并有缓慢发展。3、民族关系上:明清政府注意发展民族之间的往来,平定了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幅员辽阔的版图最终确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清朝基本定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4、对外关系上:由活跃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转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尖锐,出现了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5、文化上:承古萌新是明清文化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官方编纂大型图书);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一)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明朝建立。2.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八股取士(二)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2.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1644年,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经过二十多年战争,统一中国。3.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和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皇权受到限制。康熙设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4.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农业:三点2.手工业:三点3.商业:4.经济政策(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蒙古族:明长城的修建;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西藏地区:明朝在西藏地区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清朝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挚签制度。3.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施琅收回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及其附属岛屿,南包南海诸岛。5.行政区划: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和蒙古盟旗。(五)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从1553年“借地晾晒”到暂居贸易地,再强行租占。4.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开发。5.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俄国侵略我国东北地区,168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六)明、清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宋应星著《天工开物》。2.理学的发展: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3.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4.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施),我国第一部以农民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高鹗,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5.大型图书的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创立:2、继承:3、重创:4、独尊:5、冲击:6、融合:7、改造:8、批判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经济:封建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政策: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重视。(4)文化: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5)对外: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促进科技进步。(6)源泉: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7)主观: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位: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停滞。重难点古代科技成就发达的原因、地位、特点、影响及明清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古代科技成就发达的原因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有什么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乏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1)造纸术、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火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火器的进步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加速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3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影响(1)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技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3)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东西交流,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4.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西方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商主义,政府鼓励对外扩张,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比较(夕阳与曙光)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1.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技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2.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3.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4.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史线索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政治、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
本文标题:明清阶段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4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