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
龙源期刊网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作者:陈刚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3期摘要: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国古代雕塑,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而是突出主题,力求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意境。关键词:赏析;理解;评价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按其形态可分为圆雕和浮雕;按其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其材质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塑、陶塑等。雕塑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作品数量和种类很多。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偏重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民族的美学特征,在适当注重形体美的同时,更注重形态美。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和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作品追求形象的逼真与俏似,这就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雕塑,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它主要表现在轮廓、体量、结构、起伏、材质与肌理等方面。以线造型、意境表达、彩绘结合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几大特色。至今,我国各地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大型的雕塑作品,从年代上看,大部分是属于秦代以后的作品,其中,秦代始皇陵的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的陵墓石雕,南北朝至唐代在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大量的佛教雕塑,以及宋代之后在山西晋祠、山东灵岩寺、山西平遥双林寺中的一些塑像,都是我国雕塑史上极为珍贵的典范性作品。当然,中国古代的雕塑与我们民族的生死观念、丧葬习俗、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1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产生的原因: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贵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的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區域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展示大量的陵墓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不但代表了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重要的一部分。如:霍去病墓前雕塑群,记载的是在我国西汉时期,北部的匈奴族经常侵扰中原北部地区,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霍去病18岁就投入反击匈奴入侵的激励战斗,五年间,他六次出击均获大胜,但他年仅23岁就因病辞世,霍去病的逝世,汉武帝深为悼惜,下令“为冢像祁连山”以表彰他的功绩。霍去病墓前的立马、跃马、卧牛、卧虎等十多件雕塑,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作为永久性的纪念,作者选择了坚固性很强的岩石作为雕塑材料。龙源期刊网佛教雕塑佛教雕塑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历史上,自东汉灭亡,三国鼎立至隋灭陈,期间历时了369年。这个时期,是一个长期分离割据、王朝兴灭、战乱频繁、民族矛盾与阶级压迫激烈、残酷、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时期。这时,人民会自然向往有一位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有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的作威作福、宰割人民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就提供了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即“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等唯心的理论在人们心里产生了一定的效应,因此,当时的统治者就大力推崇佛教,于是就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这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宣传品,虽然历经仟余年的历史,但保存至今的作品仍是多不胜数。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十五处,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石窟、甘肃天水城东的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西郊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是最有名的四个佛教造像石窟群。3怎样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并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然后从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几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4作品赏析霍去病墓前雕塑群中的《立马》,又叫《马踏匈奴》,是西汉时期霍去病将军墓前群雕中的主体,高1.68米,长1.90米,雕刻的是一立马将手持弓箭作垂死挣扎的敌人踏翻在地,作者用寓意手法歌颂英雄的丰功伟绩。作品造型浑朴厚重,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呈现出古代雕塑稚拙、古朴、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立马》,以象征的艺术手法,概括了霍去病与广大将士击败匈奴这一重大历史功绩,表现了他们历尽艰辛、英勇豪迈、胜而不骄的英雄气概。《云冈第20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由于地震使窟顶塌露,导致佛像暴露于外,但佛像巍然独坐于石窟间。其形象前额宽阔,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唇薄微翘,呈愉悦微笑状,双耳垂肩,肩宽腰细,袈裟轻柔,紧贴肌体,这些异于常人的形态渲染了佛超越自然的力量与神圣不可侵犯的肃穆气氛,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的憧憬,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佛教形象。5引导学生讨论(1)雕塑的艺术语言:表现在轮廓、体量、结构、起伏、材质与肌理等几个方面。(2)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艺术特色:以线造型、意境表达、彩绘结合。(3)中国古代雕塑与我们民族的关系:生死观念、丧葬习俗、宗教信仰。龙源期刊网总之,中国古代雕塑,不管是表现人物还是动物,都不刻意表现对象在外形上的酷俏,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而是突出重点,力求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意境。(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5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