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祭十二郎文(完成版)
教学目标1.认识有关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典型文言句式。2.体会抒发的情感3.把握抒情的方式合作探究1梳理文言知识2本文以抒情为主,抒情的特点是什么?3文章以情感人,集中表现什么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4理清本文的脉络及感情解释下列多义词乃能衔哀致诚诚知其如此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诚意如果真的实在确实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丞相薨B、吾去汴州,汝不果来C、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D、虽然,吾自今年来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古:离开今:到……去古:虽然这样今:转折连词(C)翻译下列句子A、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B、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C、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D、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翻译下列句子A、惟兄嫂是依B、中年兄殁南方C、韩氏两世,惟此而已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宾语前置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注意:“惟(唯)……是……”为语句的一种固定格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如: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贤是举,等等。通假字:1、羞通馐美味食物(第一段)2、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第二段)3、世通逝去世(第二段)4、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第十一段)词类活用: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第一段)形容词——状语解释:在远方2、莫如西归(第三段)名词——状语解释:向西3、将成家而致汝(第三段)动词使动用法解释:使……来4、吾书与汝曰(第四段)名词——动词解释:写信词类活用:5、恐旦暮死(第四段)名词——状语解释:在旦暮间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第四段)形容词——动词解释:保全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第五段)动词使动用法解释:使……夭折词类活用: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第五段)名词——动词解释:继承……的家业9、毛血日益衰(第六段)名词——状语解释:一天比一天10、长吾女与汝女(第十一段)使动用法解释:使……成长古今异义1、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记得/////指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2、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3、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安家/////男子结婚4、吾与汝俱少年青年男子/////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5、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松动/////立场不坚定6、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意志和元气/////力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7、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多少日子/////多指一种数学科目8、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长立业////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古今异义翻译下列句子A、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B、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C、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D、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我想,你跟我到东边来,在东边也是暂时居住,不能够停留多久。如果是确实的,我哥哥的美好德行却使他的后代早死吗?唉!难道竟是因为这个病夺去你的生命吗话有说完的时候,感情却不能有终结的时候翻译下列句子A、惟兄嫂是依B、中年兄殁南方C、韩氏两世,惟此而已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只有依靠兄嫂了大哥正当中年的时候,在南方去世韩氏两代,只有这两个了从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方去2本文感情抒发是波浪式的。(1)一提笔沉痛感情喷涌而出。(2)抒悲惨身世(3)成永别,悲情陡起。(4)转入低沉的叙述。(5)自责悲愤沉痛悲起悲结集,穿插叙述,抒悲愤是主题3思念之情追悔之情痛悼之情人生无常骨肉之情宦海沉浮4(1—3)叔侄情深①悲家世不幸②悔“旅食京师”(4—9)噩耗传来③叹未老先衰④恨小病丧命衰(10—12)祭奠亡灵⑤哀后辈孤苦⑥疚丧葬难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祭文是祭祀时诵读的文章。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常见祭文格式起首:“维年月日,xxx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xxx之墓前。”正文······收尾:“呜呼哀哉,伏维尚飨。”历代哀祭文名篇点睛汉·贾谊《吊屈原赋》:悼屈子而实抒己之愤懑;魏晋南北朝,潘岳的《悼亡赋》、江淹的《伤爱子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均为名作,庾作苍凉悲愤、惨痛感人。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駢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内容上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形式上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读者极容易感受作者感情“祭文中千年绝调”--明茅坤“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古文观止》“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教学目标1.认识有关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典型文言句式。2.体会抒发的情感3.把握抒情的方式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zhăngsàngxĭngmòhùxĭngnú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ănxiăng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诚意形作状形容词,应时的通“馐”,美味食物告慰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介词,等到长大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依靠,怙恶不悛,失怙:丧父。“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宾语,后为动词,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惟利是图、惟命是从、惟才是举、惟你是问、惟马首是瞻。相同情形的是“之”:惟其疾之忧、惟此之慎、惟鱼之念、惟陈言之务去、惟命之从死亡不久,后来,是“既而”的省略。谋生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继承、接续后嗣助词,表停顿代连词,表修饰这,这两个人。副词,当时副,还、尚副,表情理上应如此,应当、应该懂得、明白代嫂子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副词,初次、第一次代词,那探视、探望探视、省视跟随,指护送探视、探望留居、停留,“望门投止”接取,“还必相迎取”自己的古代侯王死亡,唐二品以上官员死亡离开复合虚词,一作未果,表事实与预料不相符合,“没有能够”、“没有实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派遣代词,…的人副词,刚刚)停职离开在作客、客居,寄居他乡形容词用为动词,久居打算、考虑助词,句中停顿复合虚词,不如、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名作状古今异义,安家落户表承接使……来,招引、引来疑问代词,谁以为,引申为料想副词,仓促、匆忙、急忙离开表并列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古今异义词,青壮年即使、即便副词,终究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介词,和连词,因此、所以丢下表承接在外地谋生比喻极微薄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代词,那、那样做连词,即使本借代大国,此指极其富贵、封邑广大公卿宰相介,因、因为停止,指丢下、离开表承接动词,往、到、去,指就职上任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名作动,写信动词,给转折连词,可是、但是名词,视力模糊不清、昏昧不明“迨诸父异爨”转折连词,但是指示代词,这、这样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哪里存活离开,指去职边际、极限转折连词,可是、但是但是形作动,保全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未可以(,)为信也!①表反问②连词,与后面的“其”构成选择问,“是…还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同前同前动作名,传来的消息取句独助词,无义德行美好却使动代吾兄却代词,亦指吾兄,为十二郎的先人却却古今异义,可+以+(为)=能够+认为…+是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报丧的书信为什么却身边代词,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继承…的家业代词,他的天意助,表停顿副,确实、真的神明明了天理推求人的年寿预知、猜测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古今异义词,虽然这样、虽然如此介词,从代词,代头发副词,将要表并列同上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一天比一天、一天天地古今异义,精神状态衰微古今异义词,复合虚词,多少、多少时间,常作谓语,需调整语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修饰假设连词,假如、如
本文标题:祭十二郎文(完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0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