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五章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练习第四节 氮和磷
第四节氮和磷一、选择题1、将NO2,NH3,O2的混合气体22.4L,通过稀H2SO4后,溶液的质量增加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剩余无色气体能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A.28.1g/molB.30.2g/molC.33.1g/molD.34.0g/mol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混在NO2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D.除去H2S中混有的HCl: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3、将盛有25mLNO、N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1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A.2∶3B.3∶2C.4∶1D.1∶44、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从氮到砷逐渐升高,锑、铋逐渐降低B.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HBiO3C.稳定性:NH3<PH3<AsH3<SbH3<BiH3D.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5、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A.均可用排水法B.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C.均可用向上排气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6、区分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气体,可选用()。A.蒸馏水B.淀粉KI试纸C.AgNO3溶液D.NaOH溶液7、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A.N2是非极性分子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弱C.N2分子中的化学键很牢固D.氮的原子结构很稳定8、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入气体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A.NO2同入水中B.F2通入水中C.CO2通入Na2O2中D.H2S通入氯水中9、在氮族元素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大B.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D.化合价均有+3、+510、下列关于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是+5B.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NH3的稳定性大于PH3C.因为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小,所以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D.磷酸比硝酸稳定,说明磷的非金属性不一定比氮弱11、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下列反应起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与H2反应合成NH3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C.NO与O2反应生成NO2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12、检验某晶体是否为铵盐时,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之后()A.加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直接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13、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如下图所列装置中不适宜作NH3尾气吸收的是()14、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A.BaCl2B.Ba(NO3)2C.Ba(OH)2D.AgNO315、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A.NH4Cl溶液、NaOH溶液、CaCl2固体B.饱和氨水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1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B.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C.C1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D.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17、氨水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18、在一定温度下,1mol金属铜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2molB.3molC.4molD.5mo119、烧瓶中放入铜片与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为纯净的一氧化氮(即不含NO2),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为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二、填空题20、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1)CO2(SO2),化学方程式。(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化学方程式。(3)NO(NO2),化学方程式。21、有A、B、C、D四种气体,能发生下列变化A+D→E+H2O,E+O2→D,C+D→B+F,B+O2→C。且已知其中:C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是一种酸酐。(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2)写出C+D→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下述反应中,假设Cu与HNO3恰好反应完全:3Cu+8HNO3=3Cu(NO3)2+2NO↑+4H2O,若有6mol电子发生转移,则:(1)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2)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3)未被还原的硝酸的分子个数为______个。(4)生成______molNO。(5)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23、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干燥管B和D里应选用的干燥剂都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A.碱石灰B.无水CuSO4C.五氧化二磷D.无水CaCl2(3)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6)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再打开弹簧夹,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硝酸盐的受热分解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分别加热NaNO3、Cu(NO3)2、AgNO3。(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1)甲同学加热的是NaNO3。加热过程中发现:装置②中产生气泡,部分石蕊试液被压至装置③中,且石蕊试液不变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中的气体,木条复燃;分析装置①中剩余的固体得知,其中含有N元素且显+3价。请写出Na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加热的是Cu(NO3)2。加热过程中发现:装置②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全部消失;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请写出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还应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加热的是AgNO3。加热过程中发现:装置②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部分消失,剩余的气体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石蕊试液也逐渐变为红色,有少量液体被压至装置③中;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丙同学据此写出了AgNO3受热分解可能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Ⅰ)4AgNO32Ag2O+4NO2↑+O2↑(Ⅱ)2AgNO32Ag+2NO2↑+O2↑请你分析,可能正确的是哪一个?______(填“Ⅰ”或“Ⅱ”),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上述3个实验的结果推测: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三、计算题26、14gCu、Ag合金与足量某浓度的HNO3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27、铁与HNO3作用时,还原产物除与HNO3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已知在与冷的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主要为NO气体;在与热的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主要为N2O气体;当HNO3更稀时,其还原产物主要是。现有铁与稀HNO3反应的关系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假设曲线的各段内只有一种还原产物)。(1)O点到A点的还原产物是______。(2)A点到B点的还原产物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试完成B点到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Fe+____HNO3――_____Fe(NO3)3+________+___H2O(4)反应过程中,到达____点时HNO3已完全反应。(5)已知达到D点时,反应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6)C点和D点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为C。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NO2,NH3,O2与稀H2SO4溶液究竟发生什么反应可能不十分清楚,可以分析最后放出的气体应该是O2,其余的气体中的元素都进入溶液。溶液增加的质量加上剩余气体的质量就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因此,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26.7g+4.48L÷22.4L/mol×32g/mol)÷(22.4L÷22.4L/mol)=33.1g/mol2、B3、A4、C【试题分析】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A项正确;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C项错误;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D项正确。故答案为C。5、D6、AC7、C8、A9、B【试题分析】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它们的最高正化合价都为+5,均有+3价和+5价。故答案为B。10、AB【试题分析】C项中,原子半径的大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同周期的氮元素与氧元素,氮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的,但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小于氧元素。D项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无关,而酸性的强弱则对应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故答案为AB。11、A12、A13、C14、C1
本文标题:第五章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练习第四节 氮和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1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