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方古城堡-----福建土楼土楼介绍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闽西与闽南一带。历史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土楼的分布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以其外观区分,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楼(宫殿式)等三大类型。土楼的分类土楼与八卦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振成楼的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xùn]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布局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2)以厅堂为核心(3)廊道贯通全楼(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土楼的建筑特色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艺术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黄土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极。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下,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土楼的建筑特色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艺术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土楼的建筑特色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艺术性厚墙是土楼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土楼的建筑特色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艺术性土楼的建筑特色经济性坚固性物理性防御性艺术性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土楼旅游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裕昌楼---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谢谢!
本文标题:福建土楼介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1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