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试行)一、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和缘由我县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开拓,勇于创新。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学行为根本转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程改革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我县地域分布较广,乡镇学校数量较大,城乡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从我们教学视导的结果来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还存在“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现象。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建构适合我县实际的教学操作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甚至高效,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进程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县教委领导高瞻远瞩,立足于教育的发展本质,确立了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要实现垫江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认真落实余主任在2011年中小学行政会上关于“深化‘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讲话精神,我们特提出小学数学“三阶六环”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以努力解决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引领我县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二、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论思想,主张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缩,强调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就是儿童主体性的数学活动。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创造才能。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价值取向1、情感交流目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2、自主发展目标:这里特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监护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目标。包括明确任务、质疑问难、主动探求、合作交流、总结应用、反思提炼等方面,这一发展性目标是自主的,更是可持续的。3、数学素养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从最基本的数学教育价值来说,我们的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把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以及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作为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4、求异创新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才能为目的,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不断释放潜能,不断掌握和发现学习方法,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老师,甚至超越教材,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三阶六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并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在课堂中建立起平等、双向交流、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疏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落实多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应是多维的,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由“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教学生会学”其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选择,并最终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倡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性习惯、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永远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充分重视这种差异,努力研究学生在智力、兴趣、性格、学习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精神的人,以真正体现人本主义思想。4、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结构,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可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方式参与学习的机会,变单一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讲解示范、探索发现、尝试解决、合作交流、操作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五、小学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活动流程“引”“探”“练”三阶:导入阶段探究阶段运用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评价延伸六环:准备---揭题-----探索-----归纳-----运用---拓展(二)课堂教学流程与学生认知过程整合流程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评价延伸认知过程:动机→定向→感知→抽象→实践→建构(三)课堂教学流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流程图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引导教师信息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学生解决问题评价延伸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们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而不是“听”。通过教师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导要导得精要、导得有序、导得灵活。学前导兴趣,善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学完导结论,引导总结概括,使认识升华,获得明晰结论。(四)“三阶六环”课堂教学流程的步骤、要领、时间分配和操作说明。步骤要领时间分配突出说明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激趣导入明确任务约10分钟找准学习的起点,重激趣和诱导。探究阶段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约20分钟培养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运用阶段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实践应用评价延伸约10分钟多层次训练,重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合计:4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二(五)“三阶六环”课堂教学流程操作说明1、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激趣导入,明确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新课导入阶段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反馈(1)针对性原则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和导语,使学生的已有认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与新授课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融为一体。(2)铺垫性原则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前后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它的先行旧知识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必须遵循铺垫性原则,教师要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对新课有积极辅助意义的铺垫练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入新。(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一般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情境呈现方式操作流程:问题情境---表征情境—提出问题这种开课方式比较适合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建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操作演示、设置问题等形式。在创设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有挑战性,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够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触景生问,能为本节的教学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的本质。要有数学味。③创设的情境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研究素材,引发学生思考。(2)复习导入方式操作流程:旧知复习铺垫—形成认知冲突—提出新的任务。这种开课方式适合于前后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内容。教师应着重把握那些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对新知提供最佳关系的生长点的知识内容。此外,重点要放在“导”字上,要导在新旧知识的街接处,要导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3)直接呈示方式操作流程:直接提出任务(语言或文本)值得说明的是,教学时究竟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不论何种方式,其目的都在于对学生进行诱导定向,促使学生产生预期的学习心向,明确学习任务。这其中,诱导是关键,定向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探究阶段---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及儿童的认识规律,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表达等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或交替使用。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我们建构了以下五种不基本的学生学习活动形式。(1)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这一活动结构是学生以对问题的定向思考为起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尝试性探索并最终解决问题。主要因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主要活动:尝试性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基本活动流程:问题呈现—尝试探究—交流发现—总结规律适用内容举例:《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步:问题呈现教师在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两个三角形后,让学生猜测: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一样吗?如果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它们的大小可能会一样吗?请大家猜猜看。第二步:尝试探究学生用自已的方式验证自已的猜想。第三步:交流发现学生交流尝试探究的结果,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第四步:总结规律验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2)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这种学习活动方式是以学生面对教师呈现的信息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辨析,以获得知识重组。主要因素:有效的信息呈现主要活动:观察、比较和归纳基本活动流程:信息呈示--观察分析—探寻规律—建构新知适用内容举例:方程的认识第一步:信息呈示X+0.5=1.815-4=1138÷2=191.9-X24÷X=819×2第二步:观察分析先观察式子特征,将式子按一定规则分类,解释分类依据。第三步:探寻规律说说类似X+0.5=1.8、24÷X=8等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第四步:建构新知阅读教材,建构方程的意义,归纳方程的本质特征。(3)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这种活动结构是以学生对材料的实验性操作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多次分析与比较,以获得新的结论。主要因素:实验操作的方式主要活动:探索、实验、发现基本活动流程:问题情境—实验操作—交流发现—形成结论适用内容举例:圆的初步认识第一步:问题情境情境:学生在操场上一面小红旗四周站立,参加夺旗比赛。问题:怎样站列,才算合理?请画出想法,并说明理由。第二步:实验操作学生摆放学习材料,画出学生夺红旗的路线,分析路线的共同特点。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在展示和比较中小结圆的画法。第三步:交流发现学生交流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的现象、问题与结论。第四步:形成结论圆的组成,圆的直径与半径的特点。(4)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这一活动是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主要因素:正确的抽象概括主要活动:尝试发现与建构模型基本活动流程:出示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指导点拨适用内容举例:连乘数学问题第一步:出示问题出示与例题同类型的数学问题。第二步:自学课本学生自学书本上例题的解法,交流解题思路与关键步骤。第三步:尝试练习学生独立解决同类型问题。第四步:讨论交流学生解释解题思路,讨论策略的合理性。第五步:指导点拨抓住重点地方,理清解题思路,分析解题策略。(5)以小组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这种活动以是以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表征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以获得新的认知。主要因素:小组交互的方式、过程、质量主要活动:提出计划、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合理表述基本活动流程:情境呈现—小组活动(小组设计、小组交流、验证方案、形成认知)--交流评价—理解性练习适用内容举例:平均数的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试行)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