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信号与系统》说课文稿解读
信号与系统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理念教材选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电路基础前继课程信号与系统其他专业课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BECDA通信电子信息仪器类计算机类设备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只要和IT行业有关的工作都要涉及到本课程的内容数学应用多课程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重要二、课程理念理论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应用,减少传统《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繁琐的公式推导,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难点进行图像强化,加深印象,有助于知识理解。依托校内实验基地,完成学生知识、素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作,实现教、学、做完美统一。实验课引入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比重,并引入MATLAB仿真,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2)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1)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3)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能力目标(1)具备对简单信号进行处理的能力;(2)具备对通信小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3)具备优化系统的能力。3.素质目标(1)沟通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有创新精神;(3)养成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习惯;(4)培养科学态度、严谨工作作风、良好职业道德。本课程研究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从时间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空间描述。以通信和控制工程为主要应用背景,注重实例分析。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序号内容类型模块名称教学课时实践课时总学时1基础性内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248+122信号的运算与分类243微分与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624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65卷积的定义,性质626傅里叶变换827拉普拉斯变换828Z变换69信号流图210状态方程的定义与建立211提高性内容零状态与零输入响应4420+412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413微分方程的s域求解414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415S域流图的建立216Z域流图的建立217拓展性内容深度拓展第二课堂宽度拓展人文素质总计6816841、课时安排2、教学组织考勤知识点复习课程导入讲授互动讨论学生练习知识点总结再练习任务下发学生讨论方案确定方案实施总结修改考核学生分组考勤指导监督学生实验互动讨论仿真演示多媒体讲授3、教学方法及手段4、考核方法总成绩=期末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填空10分选择20分判断10分计算题60分平时成绩出勤情况20分课堂纪律20分教学互动40分作业完成20分实验成绩出勤情况10分实验纪律10分设备使用情况30任务完成情况30报告完成情况20信号与系统的预备知识20分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50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30分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郑君里等编著的《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该教材入选“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已连续印刷6次,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选用高校涉及综合性、理工科、师范类、农林类、海洋科学等高校,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范围。六、教材规范、选用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参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二、绪论案例-文化素质教育信号与系统-绪论说课绪论为全书奠定基础如何描述信号信号分类任意信号如何描述系统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内容单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素质目标绪论1、掌握信号的概念、常用信号的表示方法和特性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2、掌握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通过进一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发展历史,学生能自己归纳出信号与系统的应用自我定位,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静下心,自主开放的学习,时刻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向,以达到技术更新目的。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烽火通信[1]击鼓传令[1]旗语[2]古老通讯方式烽火、旗语、击鼓传令等二、案例-文化素质教育近代通讯方式:电报、电话、无线通讯Morse电报一台老式人工电话交换台手工电话接线员正在通过拔插电话交换板上的电线接驳电话。现代通讯方式:计算机网络通讯、视频电视传播、卫星传输、移动通讯
本文标题:《信号与系统》说课文稿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5577 .html